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快速充电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1-13页
    1.3 课题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1.5 课题的难点与重点第15-16页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特性研究第16-22页
    2.1 锂离子电池分类第16-17页
    2.2 磷酸铁锂电池的基本原理第17-18页
        2.2.1 磷酸铁锂电池结构第17页
        2.2.2 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7-18页
    2.3 磷酸铁锂电池的充放电特性第18-19页
    2.4 极化现象及其对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影响第19-21页
        2.4.1 极化现象的定义第19-20页
        2.4.2 极化现象的分类第20页
        2.4.3 极化现象对电池充电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第20-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锂离子电池模型及SOC估计方法研究第22-44页
    3.1 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第22-26页
        3.1.1 Rint模型第23页
        3.1.2 RC模型第23-24页
        3.1.3 Thevenin模型第24页
        3.1.4 PNGV模型第24-25页
        3.1.5 GNL模型第25-26页
    3.2 锂离子电池的PNGV等效电路模型第26-29页
        3.2.1 电池等效分析第26-27页
        3.2.2 充电模型电压关系推导第27-28页
        3.2.3 放电模型电压关系推导第28-29页
    3.3 锂离子电池模型参数辨识第29-40页
        3.3.1 脉冲实验第30页
        3.3.2 充电过程参数辨识第30-36页
        3.3.3 放电过程参数辨识第36-40页
    3.4 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方法第40-41页
        3.4.1 安时积分法第40页
        3.4.2 开路电压法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四章 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方法研究第44-54页
    4.1 传统充电方法第44-45页
    4.2 现有快速充电方法第45-46页
        4.2.1 脉冲充电法第45页
        4.2.2 反射式充电法第45页
        4.2.3 间歇变电流—恒压充电法第45-46页
    4.3 分阶段反射式充电法第46-47页
    4.4 充电仿真第47-53页
        4.4.1 恒流恒压充电仿真第47-49页
        4.4.2 脉冲充电仿真第49-51页
        4.4.3 分阶段反射式充电仿真第51-53页
        4.4.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充电实验设计第54-68页
    5.1 充电实验方案设计第54-59页
        5.1.1 充电实验平台第54-55页
        5.1.2 充电设备简介及硬件电路设计第55-57页
        5.1.3 软件设计第57-59页
    5.2 实验步骤、结果及分析第59-66页
        5.2.1 恒流恒压充电实验第60-63页
        5.2.2 脉冲充电实验第63-64页
        5.2.3 分阶段反射式充电实验第64-65页
        5.2.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5-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合气候条件的金帛岛城市设计优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中国汽车产业SCP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