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式治理到法治化治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治理转型的政治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导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四)理论理具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理论理具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2 | 第14-15页 |
(五)基本思路 | 第15页 |
(六)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5-16页 |
二、基本理论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一)治理的基本理论 | 第16-17页 |
1、“治理 的由来” | 第16页 |
2、治理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运动式治理和法治化治理 | 第17-20页 |
1、运动式治理的内涵 | 第17-18页 |
2、法治化治理的内涵 | 第18-20页 |
三、“运动式治理 的表现的式及其限度” | 第20-28页 |
(一)运动式治理的产生与特征 | 第20-22页 |
1、运动式治理的产生 | 第20页 |
2、运动式治理的特征 | 第20-22页 |
(二)运动式治理产生的原运 | 第22-24页 |
1、社会资源贫乏的理性选择 | 第22-23页 |
2、政策工具有限的无奈选择 | 第23页 |
3、革命思维和人治思维影响下的惯性选择 | 第23-24页 |
(三)运动式治理的限度 | 第24-28页 |
1、弱化法律威信,违背法治精神 | 第24-25页 |
2、运动式治理的行政成本高 | 第25页 |
3、运动式治理无法实现长效治理 | 第25-26页 |
4、忽略社会公正,侵犯个人权利 | 第26-28页 |
四、走向法治化治理 | 第28-43页 |
(一)社会治理转型的必然性 | 第28-30页 |
1、全球化推动各国治理体系不断发展 | 第28页 |
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要 | 第28-30页 |
(二)治理走向法治化具备的条件 | 第30-33页 |
1、执政党具备治国理政的经验 | 第30-31页 |
2、执政党精英组织具备了法治思维 | 第31-32页 |
3、全民法治意识提升,公民参与扩大 | 第32-33页 |
(三)治理走向法治化的路治 | 第33-43页 |
1、健全社会治理法律制度体系 | 第33-35页 |
2、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 第35-38页 |
3、加快法治政府的构建 | 第38-40页 |
4、加强执法监督机制,保保行政效能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