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基于拟南芥同源重组与转录基因沉默实验体系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遗传毒理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1页
    1.1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第11-12页
        1.1.1 纳米材料的应用第11页
        1.1.2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 纳米氧化锌的生物学效应第12-14页
        1.2.1 纳米氧化锌材料简介第13页
        1.2.2 纳米氧化锌的毒理学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纳米银的生物学效应第14-15页
        1.3.1 纳米银材料简介第14页
        1.3.2 纳米银的毒理学研究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 纳米二氧化钛的生物学效应第15-16页
        1.4.1 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简介第15页
        1.4.2 纳米二氧化钛的毒理学研究进展第15-16页
    1.5 模式植物拟南芥第16-19页
        1.5.1 野生型拟南芥N1092第16页
        1.5.2 转基因拟南芥R3L66第16-17页
        1.5.3 转基因拟南芥15-6第17-18页
        1.5.4 转基因拟南芥L5第18-19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19-21页
        1.6.1 研究目的第19页
        1.6.2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表征第21-26页
    2.1 研究背景第21-22页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2-23页
        2.2.1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第22-23页
        2.2.2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表征第23页
    2.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23-25页
        2.3.1 纳米氧化锌的表征第23页
        2.3.2 纳米银的表征第23-24页
        2.3.3 纳米二氧化钛的表征第24-25页
    2.4 讨论第25-26页
第三章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拟南芥的遗传毒理学研究第26-53页
    3.1 研究背景第26-27页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7-35页
        3.2.1 拟南芥材料第27页
        3.2.2 拟南芥种子的消毒第27-28页
        3.2.3 拟南芥生的长条件第28-29页
        3.2.4 同源重组频率的检测第29-30页
        3.2.5 AtRAD54的表达水平的检测第30-31页
        3.2.6 其他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的检测第31-33页
        3.2.7 检测TGS-GUS水平的表达第33-34页
        3.2.8 TGS位点相关基因的检测第34页
        3.2.9 TGS位点DNA甲基化的探究第34-35页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35-50页
        3.3.1 拟南芥的同源重组频率变化第36-39页
            3.3.1.1 纳米氧化锌、纳米银和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实验浓度的界定第36-37页
            3.3.1.2 经纳米材料处理后拟南芥同源重组频率的变化第37-39页
        3.3.2 拟南芥AtRAD54的表达水平变化第39-40页
        3.3.3 拟南芥同源重组修复的其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第40-42页
        3.3.4 拟南芥TGS-GUS表达水平的变化第42-43页
        3.3.5 拟南芥TGS机制的其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第43-44页
        3.3.6 TGS位点甲基化的变化第44-50页
    3.4 讨论第50-53页
第四章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遗传毒性相关机制探究第53-68页
    4.1 研究背景第53-54页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54-56页
        4.2.1 拟南芥材料第54页
        4.2.2 拟南芥种子的消毒第54页
        4.2.3 拟南芥的生长条件第54页
        4.2.4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处理后的拟南芥地上部分相关元素的含量测定第54-55页
        4.2.5 水杨酸途径突变体检测同源重组基因和TGS机制相关基因第55页
        4.2.6 qRT-PCR检测水杨酸途径相关基因第55-56页
        4.2.7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处理后拟南芥ROS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第56页
    4.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56-66页
        4.3.1 拟南芥地上部分相关元素的含量的变化第56-58页
        4.3.2 水杨酸途径突变体检测同源重组基因和TGS机制相关基因第58-60页
        4.3.3 拟南芥水杨酸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第60-62页
        4.3.4 拟南芥地上部分ROS水平变化的相关影响第62-66页
            4.3.4.1 添加DMSO检测ROS下降后AtRAD54和TGS-GUS的表达水平第62-64页
            4.3.4.2 经纳米材料处理受胁迫后拟南芥ROS的水平第64-66页
    4.4 讨论第66-68页
第五章 总结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几丁质合成酶基因调控的黑曲霉发酵形态优化
下一篇:基于序列模式挖掘识别基因剪接位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