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PCV2概况 | 第14页 |
·PCV2分类学 | 第14-15页 |
·PCV2形态学和物理特征 | 第15-16页 |
·PCV2分子生物学 | 第16-18页 |
·病毒基因组学 | 第16-17页 |
·病毒编码蛋白 | 第17-18页 |
·PCV2复制机理 | 第18-20页 |
·吸附 | 第19页 |
·穿入和脱壳 | 第19页 |
·病毒大分子生物合成 | 第19-20页 |
·组装与释放 | 第20页 |
·PCV2毒株的基因分型和抗原性差异 | 第20-21页 |
·PCV2诱导的免疫应答 | 第21-23页 |
·体液免疫应答 | 第21-22页 |
·细胞免疫应答 | 第22-23页 |
·PCV2相关疾病的防控 | 第23-29页 |
·PCV2感染相关疾病的特征 | 第23-24页 |
·PCV2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PCV2疫苗的免疫策略 | 第28-2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第二章 PCV2抗原分型及表位竞争性分析 | 第30-41页 |
摘要 | 第30-3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1-34页 |
·毒株 | 第31页 |
·细胞 | 第31-32页 |
·鼠源单抗 | 第32-33页 |
·单抗与不同PCV2毒株的反应特性的鉴定 | 第33页 |
·单抗的纯化与生物素标记 | 第33页 |
·单抗的交叉竞争性分析 | 第33-34页 |
·Cap蛋白表位竞争图谱的绘制 | 第34页 |
·结果 | 第34-39页 |
·单抗与PCV2毒株之间的反应特性 | 第34页 |
·PCV2毒株间抗原性差异的关键氨基酸的分析 | 第34-37页 |
·PCV2单抗的交叉竞争性分析 | 第37-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三章 PCV2构象中和表位关键氨基酸的鉴定 | 第41-53页 |
摘要 | 第41-4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6页 |
·细胞、病毒和抗体 | 第42页 |
·抗PCV2-Cap蛋白单抗的制备 | 第42-43页 |
·抗PCV2-Cap蛋白单抗反应特性的鉴定 | 第43-44页 |
·PCV2毒株Cap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 第44页 |
·PCV2嵌合体和突变体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44-45页 |
·体外转染PK-15细胞 | 第45-46页 |
·结果 | 第46-51页 |
·抗PCV2-Cap蛋白单抗的特性 | 第46-47页 |
·单抗8E4与不同PCV2毒株的反应特性 | 第47页 |
·PCV2毒株之间Cap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 第47-48页 |
·PCV2感染性克隆与阳性血清和单抗8E4的反应特性 | 第48-49页 |
·嵌合体感染性克隆与阳性血清和单抗8E4的反应特性 | 第49页 |
·突变体感染性克隆与阳性血清和单抗8E4的反应特性 | 第49-50页 |
·突变毒株PCV2b/48285-Cap-R59A与单抗的反应特性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表达V5表位标签重组PCV2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 第53-65页 |
摘要 | 第53-5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4-57页 |
·病毒、质粒、细胞和抗体 | 第54页 |
·重组病毒质粒的构建 | 第54-55页 |
·体外转染PK-15细胞 | 第55页 |
·重组毒株与亲本毒株鉴别试验 | 第55-56页 |
·病毒繁殖动力学和形态学观察 | 第56页 |
·SNA | 第56页 |
·重组毒株及亲本毒株感染BALB/c小鼠试验 | 第56-57页 |
·血清抗体检测 | 第57页 |
·病毒核酸的检测 | 第57页 |
·结果 | 第57-63页 |
·重组毒株的拯救及其抗原性的分析 | 第57-58页 |
·重组毒株形态学和生长动力学特征 | 第58-59页 |
·重组毒株在BALB/c小鼠体内的生物学特性 | 第59-63页 |
·讨论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