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7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19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1 问卷调查法 | 第20-21页 |
1.4.2 深入访谈法 | 第21页 |
1.4.3 比较分析法 | 第21页 |
1.5 创新之处与难点 | 第21-22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21页 |
1.5.2 研究难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2.1.1 高职院校 | 第22页 |
2.1.2 突发事件 | 第22-23页 |
2.1.3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 | 第23页 |
2.1.4 应急管理体系 | 第23-24页 |
2.1.5 应急管理能力 | 第24-2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2.2.1 危机管理理论 | 第25-27页 |
2.2.2 认知失调理论 | 第27-28页 |
2.2.3 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能力现状调查 | 第30-41页 |
3.1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 第30-31页 |
3.1.1 问卷设计及内容 | 第30页 |
3.1.2 调查对象及样本选取 | 第30-31页 |
3.1.3 调查方法 | 第31页 |
3.2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能力调查结果 | 第31-41页 |
3.2.1 高职院校师生对突发事件的整体认知不足 | 第31-32页 |
3.2.2 高职院校师生突发事件应对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足 | 第32-36页 |
3.2.3 高职院校管理机构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能力不强 | 第36-41页 |
第四章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 第41-49页 |
4.1 缩减阶段风险评估不全面 | 第41-44页 |
4.1.1 缺乏风险防范管理意识 | 第41-42页 |
4.1.2 外部环境风险评估不到位 | 第42-43页 |
4.1.3 学生自身因素被忽略 | 第43-44页 |
4.2 预备阶段危机预防不充足 | 第44-47页 |
4.2.1 组织机构不健全 | 第44-45页 |
4.2.2 应急体系不完善 | 第45页 |
4.2.3 应急培训单一化 | 第45-46页 |
4.2.4 应急心理教育欠佳 | 第46-47页 |
4.2.5 应急保障体系缺失 | 第47页 |
4.3 反应阶段应急作战不及时 | 第47-49页 |
4.3.1 应急主体参与单一 | 第47-48页 |
4.3.2 应急信息沟通不畅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能力提升策略 | 第49-58页 |
5.1 加强缩减阶段的风险评估能力 | 第49-52页 |
5.1.1 加强风险防范管理意识和应急教育培训 | 第49-51页 |
5.1.2 完善校园风险评估机制 | 第51-52页 |
5.2 完善预备阶段的危机预警能力 | 第52-56页 |
5.2.1 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 第52-53页 |
5.2.2 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 | 第53-54页 |
5.2.3 开展常规化分类应急演练 | 第54页 |
5.2.4 完善心理测评系统和危机心理干预机制 | 第54-55页 |
5.2.5 以有效的联动提供充分的应急保障 | 第55-56页 |
5.3 加强反应阶段的应急处置能力 | 第56-58页 |
5.3.1 整合多方力量应对突发事件 | 第56页 |
5.3.2 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发布平台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1 | 第62-67页 |
附录2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