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压力情境下依恋类型及留守与否对初中生攻击性的影响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1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1 压力情境第12-14页
        1.1.1 压力第12页
        1.1.2 压力情境第12-13页
        1.1.3 压力研究方法第13-14页
        1.1.4 压力与攻击第14页
    1.2 依恋第14-17页
        1.2.1 依恋概念第14-15页
        1.2.2 依恋研究方法第15-17页
        1.2.3 依恋与攻击第17页
    1.3 攻击性第17-20页
        1.3.1 攻击性概念第17页
        1.3.2 攻击性相关理论第17-18页
        1.3.3 外显攻击的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4 内隐攻击研究方法第19页
        1.3.5 内隐攻击性与外显攻击性关系模型第19-20页
    1.4 留守初中生第20-21页
    1.5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第21-23页
        1.5.1 问题提出第21-22页
        1.5.2 研究假设第22-23页
2 研究一: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日常压力、依恋关系同攻击性关系的研究第23-29页
    2.1 研究目的第23页
    2.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2.2.1 研究对象第23页
        2.2.2 研究工具第23-24页
    2.3 统计方法第24页
    2.4 结果第24-29页
        2.4.1 亲密关系经历问卷对于初中生的适用性分析第24-25页
        2.4.2 特质性攻击问卷对初中生的适用性分析第25页
        2.4.3 初中生依恋情况描述性统计第25-26页
        2.4.4 初中生日常压力状况和日常压力差异分析第26-27页
        2.4.5 性别、依恋关系、留守经历、日常压力各因子与攻击性相关研究第27-28页
        2.4.6 对攻击性的多元回归分析第28-29页
3 研究二:压力情境下不同依恋类型,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内隐和外显攻击性第29-39页
    3.1 研究目的第29页
    3.2 研究设计第29页
    3.3 研究方法第29-32页
        3.3.1 研究对象第29页
        3.3.2 研究工具第29-31页
        3.3.3 研究程序第31-32页
    3.4 统计分析第32页
    3.5 结果第32-39页
        3.5.1 压力情境下不同依恋类型,留守非留守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方差分析第32-35页
        3.5.2 压力情境下不同依恋类型,留守非留守初中生的外显攻击性方差分析第35-37页
        3.5.3 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的关系结构模型第37-39页
4 分析与讨论第39-45页
    4.1 亲密关系问卷、特质性攻击问卷对初中生群体的适用性第39页
    4.2 初中生依恋、日常压力和攻击性的关系第39-41页
    4.3 压力情境下依恋和留守经历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第41-42页
    4.4 压力情境下依恋关系和留守经历对外显攻击性的影响第42-43页
    4.5 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的关系结构模型第43-45页
5 结论第45-46页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46-47页
    6.1 研究的不足第46页
    6.2 研究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附录第52-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人际困扰与攻击性的关系及团体辅导干预实验
下一篇:客体注意、记忆负载对视觉工作记忆中附带捆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