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藻类论文

海洋微藻释放硫代谢物的过程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0 前言第14-16页
1 文献综述第16-25页
    1.1 海水中DMS前体——DMSP第16-18页
        1.1.1 海洋微藻中的DMSP第16-18页
            1.1.1.1 DMSP在海藻中的分布第16-17页
            1.1.1.2 DMSP在藻细胞中的作用第17-18页
    1.2 海水中DMSP降解转化第18-21页
        1.2.1 DMSP降解途径第18-19页
        1.2.2 影响DMSP降解因素第19-21页
            1.2.2.1 DMSP裂解酶的催化作用第19-20页
            1.2.2.2 DMSPd的浓度第20页
            1.2.2.3 颗粒粒度的影响第20-21页
    1.3 海水中DMS的产生与迁移转化过程第21-23页
        1.3.1 海水中DMS产生和影响因素第21-22页
            1.3.1.1 海水中DMS产生过程第21页
            1.3.1.2 海水中DMS产生影响因素第21-22页
                1.3.1.2.1 营养盐第21页
                1.3.1.2.2 叶绿素a的含量第21-22页
        1.3.2 海洋中DMS的迁移转化第22-23页
            1.3.2.1 微生物降解第22页
            1.3.2.2 化学氧化第22页
            1.3.2.3 海气扩散第22-23页
    1.4 丙烯酸的产生与迁移转化第23-24页
        1.4.1 丙烯酸的产生第23页
        1.4.2 海水中丙烯酸的迁移转化第23-24页
            1.4.2.1 微生物的降解第23页
            1.4.2.2 光化学氧化第23-24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第24-25页
2 海洋微藻DMSPd降解的研究第25-51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28页
        2.2.1 实验仪器第26页
        2.2.2 实验试剂第26-27页
        2.2.3 气相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第27-28页
    2.3 实验方法第28-34页
        2.3.1 培养条件第28-30页
        2.3.2 DMSPd的降解实验第30页
        2.3.3 测定方法第30-34页
            2.3.3.1 DMS的测定方法第30-31页
            2.3.3.2 DMSP的测定方法第31-32页
            2.3.3.3 丙烯酸的测定方法第32-33页
            2.3.3.4 光密度的测定方法第33页
            2.3.3.5 相对生长率(μ)计算第33页
            2.3.3.6 米氏方程第33-3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4-49页
        2.4.1 三种海洋微藻在不同生长周期内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第34-35页
        2.4.2 三种海洋微藻在不同生长阶段培养液中产生DMS浓度的变化第35-37页
        2.4.3 三种海洋微藻在不同生长阶段外源性DMSPd添加实验第37-44页
        2.4.4 海洋微藻在不同生长阶段AA/(DMSP+AA)、DMS/AA和DMS/(DMSP+AA)的变化第44-49页
    2.5 小结第49-51页
3. 海洋微藻产生DMSP、DMS和AA的研究第51-71页
    3.1 引言第51-54页
    3.2 实验部分第5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4-69页
    3.4 小结第69-71页
4. 微藻在不同氮磷比条件下硫、碳体系的响应第71-83页
    4.1 引言第71页
    4.2 实验部分第71-73页
        4.2.1 实验仪器第71页
        4.2.2 实验试剂第71-72页
        4.2.3 实验方法第72页
        4.2.4 测定方法第72-7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3-81页
        4.3.1 不同氮磷比对微藻种群密度的影响第73-74页
        4.3.2 不同氮磷比对微藻DMSP、DMS和丙烯酸产生的影响第74-76页
        4.3.3 不同氮磷比对球形棕囊藻AA/(DMSP+AA)、DMS/AA和DMS/(DMSP+AA)产生的影响第76-78页
        4.3.4 不同氮磷比对球形棕囊藻pH、DIC和pCO_2产生的影响第78-80页
        4.3.5 球形棕囊藻DMSP、DMS、AA与pCO_2的相关性分析第80-81页
    4.4 小结第81-83页
5 结论第83-85页
6 研究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致谢第91-92页
个人简历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昌鱼尾部再生过程中BMPR-I,BMPR-II,Smad1,Smad4,Smad7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和BMP2/4,BMPR-I,BMPR-II的原核表达、多抗制备和免疫定位
下一篇:丙酮酸羧化酶在海洋解脂耶罗威亚酵母菌合成柠檬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