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现状及不足 | 第12-16页 |
1.2.1 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概念 | 第12页 |
1.2.2 西藏高原中部新生代陆相盆地概述 | 第12-13页 |
1.2.3 目标盆地及层位优选 | 第13-15页 |
1.2.4 目标盆地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 论文工作量 | 第18页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8-20页 |
2 盆地地质背景 | 第20-28页 |
2.1 伦坡拉盆地地质背景 | 第20-24页 |
2.1.1 基本地质概况 | 第20-22页 |
2.1.2 伦坡拉盆地新生代地层 | 第22-24页 |
2.2 南木林-乌郁盆地地质背景 | 第24-28页 |
2.2.1 基本地质概况 | 第24-26页 |
2.2.2 南木林-乌郁盆地新生代地层 | 第26-28页 |
3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28-34页 |
3.1 剖面测制与样品采集 | 第28页 |
3.2 沉积岩相分析 | 第28-29页 |
3.3 旋回地层学分析 | 第29-30页 |
3.4 有机地球化学及有机岩相学分析 | 第30-32页 |
3.5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 第32-34页 |
4 目标层位地层格架与沉积相组合 | 第34-42页 |
4.1 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 | 第34-39页 |
4.2 南木林-乌郁盆地芒乡组 | 第39-42页 |
5 目标层位沉积时代 | 第42-54页 |
5.1 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 | 第42-50页 |
5.2 南木林-乌郁盆地芒乡组 | 第50-54页 |
6 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特征 | 第54-71页 |
6.1 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 | 第54-63页 |
6.1.1 有机地球化学及有机岩相学特征 | 第54-59页 |
6.1.2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9-63页 |
6.2 南木林-乌郁盆地芒乡组 | 第63-71页 |
7 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沉积机制 | 第71-86页 |
7.1 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 | 第71-82页 |
7.1.1 源区化学风化及古气候条件 | 第71-72页 |
7.1.2 丁青湖组物源 | 第72-77页 |
7.1.3 区域汇水系统重建 | 第77-80页 |
7.1.4 湖盆演化事件 | 第80-81页 |
7.1.5 有机质沉积 | 第81-82页 |
7.2 南木林-乌郁盆地芒乡组 | 第82-86页 |
7.2.1 古湖泊环境演变 | 第82-83页 |
7.2.2 有机质沉积 | 第83-86页 |
8 结论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8页 |
附录 | 第98-103页 |
附表 | 第98-103页 |
攻读博士期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 第103-104页 |
个人简历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