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NDIS的森林景观格局动态模拟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2.1 森林景观格局研究 | 第9-10页 |
1.2.2 森林景观的动态模拟 | 第10-12页 |
1.2.3 森林景观可视化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8页 |
2.1 景观格局指数方法 | 第17-20页 |
2.2 LANDIS PRO 7.0模型 | 第20-26页 |
2.2.1 树木生长过程 | 第21页 |
2.2.2 种子扩散过程 | 第21-22页 |
2.2.3 相对密度控制原理 | 第22-23页 |
2.2.4 植被营养繁殖和种子萌发 | 第23-24页 |
2.2.5 自稀疏过程 | 第24页 |
2.2.6 采伐模拟 | 第24-26页 |
2.3 虚拟森林环境构建方法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 第28-37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8-30页 |
3.1.1 数据准备 | 第28-29页 |
3.1.2 森林景观类型划分 | 第29-30页 |
3.2 虚拟森林环境与景观指数模型的集成 | 第30-31页 |
3.3 森林景观格局的可视化 | 第31页 |
3.4 森林景观格局定量与可视化分析 | 第31-36页 |
3.4.1 景观要素组成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3.4.2 景观斑块特征分析 | 第33-34页 |
3.4.3 景观异质性分析 | 第34-35页 |
3.4.4 景观要素空间相互关系分析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森林景观格局动态模拟 | 第37-59页 |
4.1 LANDIS PRO 7.0模型参数化 | 第37-43页 |
4.1.1 模拟树种选择 | 第37页 |
4.1.2 物种生活史特征参数和物种组成图 | 第37-38页 |
4.1.3 立地类型划分和物种建群系数 | 第38-40页 |
4.1.4 树种生长曲线 | 第40-41页 |
4.1.5 模拟方案 | 第41-43页 |
4.2 无采伐方案下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模拟 | 第43-49页 |
4.2.1 物种演替趋势 | 第43-44页 |
4.2.2 物种平均斑块面积变化 | 第44-45页 |
4.2.3 物种聚集度指数变化 | 第45-46页 |
4.2.4 物种年龄结构组成变化 | 第46-48页 |
4.2.5 森林整体景观特征分析 | 第48-49页 |
4.3 采伐方案下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模拟 | 第49-57页 |
4.3.1 采伐对物种演替趋势的影响 | 第50页 |
4.3.2 采伐对物种平均斑块面积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3 采伐对物种聚集度指数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4 采伐对物种年龄结构组成的影响 | 第53-56页 |
4.3.5 采伐对森林整体景观特征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 森林景观变化信息可视化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主要研究成果及特色 | 第6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