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论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现代城市街道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 第20-25页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4页 |
1.3.2 研究范围 | 第24-25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6页 |
1.5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26-2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5.2 论文框架 | 第27-2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社区型街道空间与景观的构成要素及使用者特征 | 第29-40页 |
2.1 社区型街道空间与景观的构成要素 | 第29-32页 |
2.1.1 社区型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 | 第29-30页 |
2.1.2 社区型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 | 第30-32页 |
2.2 街道使用者的基本行为类型和心理特征 | 第32-38页 |
2.2.1 街道使用者的行为类型 | 第32-34页 |
2.2.2 街道使用者的心理特征 | 第34-38页 |
2.3 社区型街道的活力来源和特点 | 第38-39页 |
2.3.1 社区型街道的活力来源 | 第38页 |
2.3.2 社区型街道活力的特点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成都市社区型街道空间与景观的调查研究 | 第40-73页 |
3.1 调查研究范围 | 第40-42页 |
3.2 社区的基本情况调查 | 第42-50页 |
3.2.1 社区功能构成 | 第42-43页 |
3.2.2 社区交通情况 | 第43-47页 |
3.2.3 街道使用情况 | 第47-50页 |
3.3 社区型街道空间与景观现状调查 | 第50-67页 |
3.3.1 玉林社区 | 第50-58页 |
3.3.2 新园社区 | 第58-67页 |
3.4 调查结论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72页 |
3.4.1 封闭型居住小区割裂了城市空间 | 第67-69页 |
3.4.2 街道空间尺度的失调 | 第69页 |
3.4.3 建筑脱离了街道生活 | 第69-70页 |
3.4.4 步行环境质量欠佳 | 第70-71页 |
3.4.5 街道服务设施不完善 | 第71-7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社区型街道空间与景观设计策略 | 第73-104页 |
4.1 社区型街道空间与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73-75页 |
4.1.1 熟悉性 | 第73-74页 |
4.1.2 易读性 | 第74页 |
4.1.3 独特性 | 第74页 |
4.1.4 舒适性 | 第74-75页 |
4.1.5 安全性 | 第75页 |
4.2 社区型街道空间设计策略 | 第75-86页 |
4.2.1 街道布局 | 第75-77页 |
4.2.2 街道尺度 | 第77-79页 |
4.2.3 街道立面 | 第79-82页 |
4.2.4 街道路面 | 第82-86页 |
4.3 社区型街道景观设计策略 | 第86-103页 |
4.3.1 街道绿化 | 第86-89页 |
4.3.2 街道服务设施 | 第89-98页 |
4.3.3 景观节点 | 第98-102页 |
4.3.4 无障碍设计 | 第102-10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社区型街道空间与景观设计实践[高新区街道空间环境景观提升] | 第104-114页 |
5.1 项目解读 | 第104页 |
5.2 社区型街道空间与景观概念设计 | 第104-114页 |
5.2.1 天晖路 | 第104-110页 |
5.2.2 专项设计 | 第110-11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14-115页 |
6.1 研究成果总结 | 第114页 |
6.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0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