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3-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区域 | 第17页 |
1.4.2 数据来源 | 第17-19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第19-3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1.1 区位理论 | 第19-20页 |
2.1.2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 第20页 |
2.1.3 城镇化发展“S”型曲线 | 第20-21页 |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2 研究综述 | 第22-31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3-28页 |
2.2.3 研究述评 | 第28-31页 |
第3章 陕西省县域城镇化水平测度 | 第31-41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31-33页 |
3.1.1 陕西省域概况 | 第31-32页 |
3.1.2 研究区县域发展概况 | 第32-33页 |
3.2 陕西省县域城镇化水平测度 | 第33-41页 |
3.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3页 |
3.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34页 |
3.2.3 评价方法 | 第34-35页 |
3.2.4 城镇化水平测评结果 | 第35-41页 |
第4章 陕西省县域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 第41-55页 |
4.1 陕西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 第41-44页 |
4.1.1 县域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特征 | 第41-42页 |
4.1.2 县域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解析 | 第42-44页 |
4.2 陕西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研究 | 第44-48页 |
4.2.1 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 | 第44-45页 |
4.2.2 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及演化 | 第45-48页 |
4.3 空间关联性分析 | 第48-55页 |
4.3.1 空间自相关分析法 | 第48-50页 |
4.3.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50页 |
4.3.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50-55页 |
第5章 城镇化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55-71页 |
5.1 城镇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63页 |
5.1.1 地形条件 | 第55-56页 |
5.1.2 资源禀赋 | 第56-58页 |
5.1.3 经济发展水平 | 第58-60页 |
5.1.4 产业结构 | 第60-61页 |
5.1.5 交通通达性 | 第61-62页 |
5.1.6 政策及地区发展战略 | 第62-63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63-71页 |
5.2.1 陕北——依托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第64-66页 |
5.2.2 关中——发挥区位优势,立足县域特色,防止两级分化 | 第66-68页 |
5.2.3 陕南——强化交通建设,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突破发展 | 第68-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5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72-73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