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21-31页 |
2.1 相关理论介绍 | 第21-25页 |
2.1.1 会计信息质量的介绍 | 第21-22页 |
2.1.2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概念与分类 | 第22-23页 |
2.1.3 其它主要理论 | 第23-25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5-29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5-27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7-28页 |
2.2.3 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 | 第31-37页 |
3.1 构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因 | 第31-32页 |
3.2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目标 | 第32页 |
3.2.1 规范检查工作和提高检查效率 | 第32页 |
3.2.2 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 | 第32页 |
3.3 构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第32-36页 |
3.3.1 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3.3.2 常用的几种评价方法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7-54页 |
4.1 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4.1.1 可靠性影响因素 | 第37页 |
4.1.2 相关性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4.1.3 合规性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4.2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的选取 | 第39-46页 |
4.2.1 对可靠性因素的指标选取 | 第39-43页 |
4.2.2 对相关性因素的指标选取 | 第43-45页 |
4.2.3 对合规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5-46页 |
4.3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46-47页 |
4.4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因子分析法 | 第47-53页 |
4.4.1 选取样本 | 第47-48页 |
4.4.2 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 第48页 |
4.4.3 收集并预处理数据 | 第48-50页 |
4.4.4 因子个数的确定及其命名 | 第50-51页 |
4.4.5 各因子得分计算及综合质量因子得分的计算 | 第51-53页 |
4.4.6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综合因子得分分析 | 第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质量信息评价体系的可用性测试及应用研究 | 第54-63页 |
5.1 可操作性检测的思路 | 第54-55页 |
5.1.1 可用性测试的定义 | 第54页 |
5.1.2 可操作性检测的研究思路方法 | 第54-55页 |
5.2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评价体系可用性测试实施和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5.2.1 测试方法 | 第56页 |
5.2.2 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5.3 实证结论 | 第60-62页 |
5.3.1 可靠性方面的总结 | 第60-61页 |
5.3.2 相关性方面的归纳 | 第61页 |
5.3.3 合规性方面评价的总结 | 第61页 |
5.3.4 改善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措施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6.1 本研究的结论 | 第63-64页 |
6.2 建议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