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8-19页 |
2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和经营绩效的理论分析 | 第19-31页 |
2.1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理论分析 | 第19-23页 |
2.1.1 资本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2 资本监管的基本理论介绍 | 第21-23页 |
2.2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理论分析 | 第23-26页 |
2.2.1 银行经营绩效的含义 | 第23-24页 |
2.2.2 银行经营绩效的理论透析 | 第24-25页 |
2.2.3 经营绩效的一般衡量方法 | 第25-26页 |
2.3 资本监管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 | 第26-30页 |
2.3.1 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26-29页 |
2.3.2 资本监管与银行经营绩效的传导效应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3 资本监管下国外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绩效的实践与启示 | 第31-38页 |
3.1 国际资本监管发展历程 | 第31-33页 |
3.1.1 《巴塞尔协议 1》出台前的资本监管规定 | 第31页 |
3.1.2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资本监管的规定 | 第31-33页 |
3.2 资本监管下国外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绩效的实践 | 第33-37页 |
3.2.1 美国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绩效的实践 | 第33-35页 |
3.2.2 英国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绩效的实践 | 第35-36页 |
3.2.3 新加坡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绩效的实践 | 第36-37页 |
3.3 资本监管下国外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绩效的启示 | 第37页 |
3.4 小结 | 第37-38页 |
4 资本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现状分析 | 第38-49页 |
4.1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在我国的变革 | 第38-39页 |
4.2 资本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现状分析 | 第39-47页 |
4.2.1 银行规模 | 第39-40页 |
4.2.2 银行的盈利性状况 | 第40-44页 |
4.2.3 银行的安全性状况 | 第44-46页 |
4.2.4 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 第46-47页 |
4.3 资本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不足 | 第47-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5 基于资本监管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研究 | 第49-61页 |
5.1 样本的选取 | 第49页 |
5.2 变量的选取 | 第49-53页 |
5.2.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49-50页 |
5.2.2 解释变量 | 第50页 |
5.2.3 控制变量 | 第50-52页 |
5.2.4 指标的单位根和协整检验 | 第52-53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53-60页 |
5.3.1 面板模型的选择 | 第53-55页 |
5.3.2 基于资本监管的面板模型的多元回归 | 第55-58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4 小结 | 第60-61页 |
6 资本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绩效的路径 | 第61-65页 |
6.1 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 第61-62页 |
6.2 降低成本收入比,节约资本 | 第62-63页 |
6.3 努力化解不良贷款,分散银行风险 | 第63页 |
6.4 适度推动银行资产规模经济的形成 | 第63-64页 |
6.5 小结 | 第64-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一、总结 | 第65页 |
二、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