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体制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6页
        1.2.1 国外文献回顾第11-13页
        1.2.2 国内文献回顾第13-15页
        1.2.3 文献评述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页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第16-17页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第17-19页
2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理论透析第19-28页
    2.1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涵义的界定第19-22页
        2.1.1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内涵第19页
        2.1.2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的界定第19-20页
        2.1.3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的涵义第20-22页
    2.2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理论分析第22-26页
        2.2.1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成因分析第22-24页
        2.2.2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路径分析第24-25页
        2.2.3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动态演进机制第25-26页
    2.3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的必要性第26-27页
        2.3.1 预防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危害的要求第26页
        2.3.2 系统重要性银行与系统性风险溢出关系的要求第26-27页
        2.3.3 从微观审慎监管到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第27页
    2.4 小结第27-28页
3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现状分析第28-49页
    3.1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现实分析第28-32页
        3.1.1 我国商业银行现状概况第28页
        3.1.2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隐患正在累积第28-29页
        3.1.3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的触发风险第29-32页
    3.2 基于CoVaR法的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第32-48页
        3.2.1 基于CoVaR的分位数回归方法简介第32-34页
        3.2.2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第34-48页
    3.3 小结第48-49页
4 国外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实践与启示第49-57页
    4.1 BaselⅢ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改革第49-50页
        4.1.1 BaselⅢ中的SIFIs系统性资本要求第49-50页
        4.1.2 BaselⅢ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若干其他内容第50页
    4.2 美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实践第50-54页
    4.3 英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实践第54-55页
    4.4 国外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实践启示第55-56页
    4.5 小结第56-57页
5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现状分析第57-60页
    5.1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实践第57-59页
        5.1.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主体第57页
        5.1.2 危机后,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体系建设第57-59页
    5.2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不足第59页
    5.3 小结第59-60页
6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的政策建议第60-65页
    6.1 引入CoVaR技术改进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的计量第60页
    6.2 改革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第60-61页
    6.3 构建多层次、完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监管框架,特别强调对SIBs的监管第61-63页
        6.3.1 强化SIBs的公司治理结构及激励机制,夯实监管基础第61页
        6.3.2 强化资本充足率,提高SIBs资本的损失吸收能力第61-62页
        6.3.3 借鉴国际监管改革成果,完善传统的监管改革工具第62页
        6.3.4 事前监管与事后处理机制并重,二者有机结合第62-63页
    6.4 建立健全相关配套金融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第63-64页
    6.5 加强危机监管的国际协作第64页
    6.6 小结第64-65页
总结与展望第65-66页
    一、总结第65页
    二、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ogit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资本监管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