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12-15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和局限性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关于公司融资结构的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公司融资结构理论 | 第16-27页 |
·MM理论 | 第16-19页 |
·权衡理论 | 第19-22页 |
·优序融资理论 | 第22-23页 |
·代理成本理论 | 第23-26页 |
·控制理论 | 第26-27页 |
·国内外有关公司债券融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 | 第27-30页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27-28页 |
·国内研究成果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司债券融资的现状 | 第32-46页 |
·我国公司债券融资与美国公司债券融资的比较 | 第32-35页 |
·美国公司债券融资的现状 | 第32-34页 |
·我国公司债券融资的现状 | 第34-35页 |
·《试点办法》实施前后我国公司债券融资状况的比较 | 第35-43页 |
·发行规模和发行期数的变化 | 第35-36页 |
·公司债券在整个债券市场中市场占比的变化 | 第36-38页 |
·公司债券发行期限的变化 | 第38-39页 |
·《试点办法》实施之后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融资总规模和股票融资规模的变化 | 第39-40页 |
·公司债券增信方式的变化 | 第40-42页 |
·公司债券发行主体信用等级的变化 | 第42-43页 |
·《试点办法》实施之后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 第43-46页 |
第四章 上市公司债券融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6-58页 |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6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46页 |
·数据来源 | 第46页 |
·公司绩效评价指标说明 | 第46-47页 |
·因变量 | 第46-47页 |
·自变量 | 第47页 |
·研究模型与假设 | 第47-48页 |
·样本企业宏观经济态势分析 | 第48-49页 |
·模型回归及残差分析 | 第49-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8-62页 |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关于我国公司债券融资的发展建议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0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