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华荣能源市场化债转股案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4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债转股概述第17-19页
        2.1.1 债转股概念界定第17页
        2.1.2 债转股的两种类型第17-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1页
        2.2.1 博弈理论第19页
        2.2.2 资本结构理论第19页
        2.2.3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第19-20页
        2.2.4 企业控制权随机依存理论第20-21页
3.华荣能源市场化债转股案例描述第21-32页
    3.1 华荣能源公司概况第21-24页
        3.1.1 公司简介第21页
        3.1.2 行业现状第21-22页
        3.1.3 经营状况第22-23页
        3.1.4 股权结构第23-24页
    3.2 主要银行债权人简介第24-25页
        3.2.1 中国银行第24-25页
        3.2.2 瑞士瑞信银行第25页
    3.3 华荣能源债转股前的财务困境第25-27页
        3.3.1 巨额到期金融机构借款第25-26页
        3.3.2 高杠杆导致偿债能力低下第26-27页
        3.3.3 利率的提高加剧债务负担第27页
    3.4 华荣能源市场化债转股方案设计第27-32页
        3.4.1 申请债转股第27-28页
        3.4.2 债转股的配股准备第28-29页
        3.4.3 债转股具体实施方案第29-32页
4.华荣能源市场化债转股案例分析第32-56页
    4.1 华荣能源市场化债转股的运作条件分析第32-35页
        4.1.1 利好政策的推动第32页
        4.1.2 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第32-33页
        4.1.3 港股资本市场提供便利第33-35页
        4.1.4《银行法》例外条款提供契机第35页
    4.2 华荣能源市场化债转股的运作模式分析第35-39页
        4.2.1“债转股+债转债”的运作模式第35-36页
        4.2.2“债转股+债转债”模式的选取依据第36-37页
        4.2.3“债转股+债转债”模式下的运作流程第37-39页
    4.3 华荣能源市场化债转股运作过程的核心问题分析第39-46页
        4.3.1 债权转股权折股比率的确立第39-42页
        4.3.2 债权转可转债初始溢价率的设定第42-44页
        4.3.3 待转债务“非股非债”悬空状态的应对第44页
        4.3.4 债转股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均衡第44-46页
    4.4 华荣能源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效应分析第46-56页
        4.4.1 股价角度第46-49页
        4.4.2 资本结构角度第49-50页
        4.4.3 资本成本角度第50-51页
        4.4.4 股权结构角度第51-54页
        4.4.5 企业价值角度第54-56页
5.研究结论及启示第56-62页
    5.1 研究结论第56-57页
    5.2 启示第57-62页
        5.2.1 加快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第57-58页
        5.2.2 探索多样化债转股运作模式第58-59页
        5.2.3 债转股折股比率遵循市场机制确立第59页
        5.2.4 建立健全市场化债转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第59-60页
        5.2.5 商业银行强化投贷联动运作、加速推进混业经营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明乳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下一篇:比亚迪公司产业发展模式与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