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玻璃斜边磨削设备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尖角磨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论文框架安排及重点内容 | 第15-17页 |
1.4.1 论文总体框架 | 第15页 |
1.4.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玻璃斜边磨削速度前瞻控制算法研究 | 第17-33页 |
2.1 玻璃斜边磨削原理及关键技术 | 第17页 |
2.2 玻璃斜边磨削速度前瞻控制构架 | 第17-19页 |
2.2.1 速度前瞻控制分析 | 第17-18页 |
2.2.2 尖角处速度前瞻控制流程图 | 第18-19页 |
2.3 尖角过渡轨迹规划 | 第19-20页 |
2.4 尖角过渡区域前瞻控制算法分析 | 第20-21页 |
2.5 基于速度混合的前瞻控制轨迹生成 | 第21-27页 |
2.5.1 速度混合位移约束 | 第21-22页 |
2.5.2 磨削深度约束 | 第22-25页 |
2.5.3 过渡速度初始化 | 第25-26页 |
2.5.4 加减速控制点确定 | 第26-27页 |
2.5.5 轨迹生成步骤 | 第27页 |
2.6 Z向轮廓曲线刀具补偿控制算法研究 | 第27-28页 |
2.7 试验验证 | 第28-3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玻璃斜边磨削装置整机研究 | 第33-47页 |
3.1 玻璃斜边磨削工艺研究 | 第33-34页 |
3.1.1 玻璃斜边磨削机理分析 | 第33页 |
3.1.2 玻璃斜边磨削工艺分析 | 第33-34页 |
3.2 玻璃斜边磨削装置功能结构研究 | 第34-39页 |
3.2.1 玻璃斜边磨削装置功能分析 | 第34-35页 |
3.2.2 玻璃斜边磨削装置结构组成 | 第35-39页 |
3.3 磨头双向角度自动调整装置设计 | 第39-41页 |
3.4 玻璃斜边磨削装置控制流程 | 第41-42页 |
3.5 玻璃斜边磨削装置其他部分 | 第42-46页 |
3.5.1 三点定位技术及装置设计 | 第42-44页 |
3.5.2 二维自动移料装置设计 | 第44-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玻璃斜边磨削装置下位机控制系统设计 | 第47-67页 |
4.1 下位机控制系统整体分析 | 第47-50页 |
4.1.1 控制系统硬件整体结构组成 | 第47-48页 |
4.1.2 控制系统硬件功能分析 | 第48-49页 |
4.1.3 控制系统下位机与上位机通讯 | 第49-50页 |
4.2 PLC模块设计 | 第50-54页 |
4.2.1 PLC的选型 | 第50-51页 |
4.2.2 PLC参数设定 | 第51-52页 |
4.2.3 运动控制器参数设定 | 第52-53页 |
4.2.4 I/O地址分配 | 第53-54页 |
4.3 伺服控制模块设计 | 第54-57页 |
4.3.1 伺服系统的选型 | 第54-55页 |
4.3.2 伺服系统接口电路设计 | 第55-57页 |
4.4 强电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 第57-61页 |
4.4.1 控制系统电源接口电路设计 | 第57-59页 |
4.4.2 水泵接口电路设计 | 第59页 |
4.4.3 油泵接口电路设计 | 第59-60页 |
4.4.4 真空泵接口电路设计 | 第60-61页 |
4.5 弱电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 第61-63页 |
4.6 PLC软件编程设计 | 第63-66页 |
4.6.1 系统初始化模块 | 第63-64页 |
4.6.2 原点复位模块 | 第64-65页 |
4.6.3 定位控制模块 | 第65页 |
4.6.4 监视模块 | 第65-66页 |
4.6.5 运动控制模块 | 第6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基于云服务器的用户-设备实时对话系统研究与设计 | 第67-76页 |
5.1 软件研发的意义 | 第67页 |
5.2 实时对话系统开发环境 | 第67-68页 |
5.2.1 云服务器的选择 | 第67-68页 |
5.2.2 上位机开发平台选择 | 第68页 |
5.3 实时对话系统软件功能框架设计 | 第68-74页 |
5.3.1 软件的主要组成 | 第69-72页 |
5.3.2 软件功能实现流程 | 第72-74页 |
5.4 图片数据库设计 | 第74-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6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