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古生物学论文--古动物学论文

陕西府谷喇嘛沟动物群晚中新世三趾马化石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区域地质背景第11-13页
    1.2 方法和材料第13-15页
        1.2.1 方法第13页
        1.2.2 缩略词第13-15页
第二章 喇嘛沟动物群的三趾马化石第15-43页
    2.1 化石系统描述第15-28页
        2.1.1 头骨第18-21页
        2.1.2 下颌骨第21-22页
        2.1.3 门齿和犬齿第22-24页
        2.1.4 上颊齿第24-27页
        2.1.5 下颊齿第27-28页
    2.2 头后骨骼第28-36页
        2.2.1 胫骨第29-30页
        2.2.2 腓跗骨(跟骨)第30页
        2.2.3 胫跗骨(距骨)第30-31页
        2.2.4 掌骨第31-32页
        2.2.5 蹠骨第32-33页
        2.2.6 指骨/趾骨第33-36页
    2.3 比较和讨论第36-43页
        2.3.1 对喇嘛沟动物群内三趾马种类的鉴定讨论第36-37页
        2.3.2 与几种中国北方三趾马属成员的比较第37-41页
        2.3.3 古三趾马亚属(Hippotherium)的演化关系初探第41-43页
第三章 颊齿的年龄变异研究第43-57页
    3.1 研究材料和方法第43-45页
        3.1.1 研究材料第43页
        3.1.2 研究方法第43-45页
    3.2 上颊齿列个体发育序列与年龄变异分析第45-48页
        3.2.1 贾氏三趾马(Hipparion chiai)上颊齿发育序列第45页
        3.2.2 腔脊三趾马相似种(Hipparion cf. ceolophyes)上颊齿发育序列第45-46页
        3.2.3 上颊齿发育序列年龄变异分析第46-48页
    3.3 下颊齿列个体发育序列与年龄变异分析第48-51页
        3.3.1 贾氏三趾马(Hipparion chiai)下颊齿发育序列第48-49页
        3.3.2 腔脊三趾马相似种(Hipparion cf. ceolophyes)下颊齿发育序列第49页
        3.3.3 下颊齿发育序列年龄变异分析第49-51页
    3.4 对孤立颊齿逐层切片的补充观察第51-54页
        3.4.1 孤立上颊齿逐层切片观察与分析第51-53页
        3.4.2 孤立下颊齿逐层切片观察与分析第53-54页
    3.5 讨论和总结第54-57页
        3.5.1 讨论第54-55页
        3.5.2 总结第55-57页
第四章 喇嘛沟动物群三趾马的生态学意义第57-73页
    4.1 运动功能学分析第58-61页
    4.2 化石牙釉质稳定碳氧同位素结果和分析第61-68页
        4.2.1 材料和方法第62-63页
        4.2.2 碳同位素和晚中新世的饮食第63-66页
        4.2.3 晚中新世水的δ18O和环境第66-67页
        4.2.4 晚中新世府谷温度重建第67-68页
    4.3 晚中新世府谷生态环境和古气候讨论和重建第68-73页
        4.3.1 对以前生态学结论的讨论第68-69页
        4.3.2 晚中新世府谷生态环境重建和古气候意义第69-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附录Ⅰ 论文中使用的三趾马化石测量数据第81-99页
附录Ⅱ 喇嘛沟动物群三趾马头骨及下颌化石详细描述第99-177页
附录Ⅲ 论文中使用头后骨骼化石与孤立颊齿编号信息第177-181页
附录Ⅳ IVPP化石观察对比记录第181-191页
附录Ⅴ 喇嘛沟动物群化石稳定碳氧同位素实验数据第191-197页
致谢第197-199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99-201页
作者简介第201-203页
图版说明第203-209页
图版第209-246页

论文共2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托受益人保护对中国信托机构发展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镍催化Csp3-S键和Csp3-Csp2键的高效构建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