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北齐、陈的和战关系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和不足 | 第10-15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2 研究不足 | 第14-15页 |
1.3 工作的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 第15页 |
1.3.1 工作难点 | 第15页 |
1.3.2 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 第15页 |
1.4 论文预期成果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预期成果 | 第15-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北齐、北周、陈朝开国周边环境 | 第17-28页 |
2.1 北齐建国后的周边环境 | 第17-19页 |
2.2 北周立国前后周边环境 | 第19-23页 |
2.3 陈朝建政前后周边环境 | 第23-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北齐、北周、陈朝的合纵连横与政治博弈 | 第28-47页 |
3.1 王琳之叛的再研究 | 第28-39页 |
3.1.1 王琳之叛的过程 | 第28-33页 |
3.1.2 王琳之叛中各方势力的博弈 | 第33-39页 |
3.2 周、陈、齐间使者交聘与外交往来 | 第39-46页 |
3.2.1 北周与陈朝的外交往来 | 第39-42页 |
3.2.2 北周与北齐的外交往来 | 第42-44页 |
3.2.3 北齐与陈朝的外交往来 | 第44-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北齐、北周、陈朝之间的军事角逐 | 第47-67页 |
4.1 陈朝连周抗齐原因探究 | 第47-52页 |
4.2 陈宣帝北伐的成败及影响 | 第52-58页 |
4.3 趁虚而入:周武帝灭齐之战与陈朝反应 | 第58-66页 |
4.3.1 杨忠联合突厥伐齐 | 第59-60页 |
4.3.2 周、齐邙山之战 | 第60-61页 |
4.3.3 宜阳、汾北之战 | 第61-64页 |
4.3.4 陈朝对北周灭齐反应 | 第64-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北齐、北周、陈朝对外政策得失分析 | 第67-85页 |
5.1 北齐、陈朝对外方针的失败缘由浅述 | 第67-73页 |
5.1.1 北齐对外失策之处分析 | 第67-68页 |
5.1.2 陈朝对外失策之处分析 | 第68-73页 |
5.2 北周在三国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 第73-78页 |
5.3 北周对外政策对隋朝的启示 | 第78-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