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广西来宾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9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1-13页
        1.1.1 宏观方面:城管综合执法模式全面推进第11-12页
        1.1.2 中观方面:城管综合执法面临瓶颈和改革第12页
        1.1.3 微观方面:来宾市城管综合执法困境亟需化解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页
        1.3.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第19-26页
    2.1 城管综合执法的界定第19-21页
        2.1.1 城市管理第19-20页
        2.1.2 行政执法第20页
        2.1.3 城管综合执法第20-21页
    2.2 城管综合执法的法理分析第21-23页
        2.2.1 法理基础第21-22页
        2.2.2 法律依据第22-23页
    2.3 城管综合执法的理论基础第23-26页
        2.3.1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3-24页
        2.3.2 服务型政府理论第24-25页
        2.3.3 公共选择理论第25-26页
第三章 国内外城管综合执法的实践与借鉴第26-36页
    3.1 国外城管综合执法的实践第26-31页
        3.1.1 欧美国家第26-29页
        3.1.2 亚洲国家第29-31页
    3.2 我国现有的城管综合执法实践第31-33页
        3.2.1 省会城市发展情况第31-33页
        3.2.2 新兴城市发展现状第33页
    3.3 国内外城管综合执法实践的启示第33-36页
        3.3.1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有序推进城管执法的前提第34页
        3.3.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能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第34-35页
        3.3.3 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第35页
        3.3.4 “以人为本”执法理念应贯穿整个执法过程第35-36页
第四章 来宾市城管综合执法的现状及困境第36-43页
    4.1 来宾市城管综合执法的现状第36-38页
        4.1.1 来宾市城市管理的环境现状第36-37页
        4.1.2 城市管理部门及职责现状第37-38页
    4.2 来宾市城管综合执法的困境第38-40页
        4.2.1 城管综合执法制度缺乏,执法体系有待完善第38页
        4.2.2 机构职权范围有待厘清,联动执法机制有待构建第38-39页
        4.2.3 城市基础设施薄弱,摊贩问题较为突出第39页
        4.2.4 城市规划和建设不合理,“两违”问题较为突出第39-40页
        4.2.5 执法手段较为粗暴,执法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第40页
    4.3 来宾市城管综合执法困境的原因分析第40-43页
        4.3.1 根本原因第41页
        4.3.2 直接原因第41页
        4.3.3 间接原因第41-43页
第五章 化解来宾市城管综合执法困境的对策第43-50页
    5.1 完善城管执法制度,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第43-44页
        5.1.1 制定城管综合执法实施细则,构建多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第43页
        5.1.2 理顺城管执法机构职能,改革成立城管委员会第43-44页
        5.1.3 建立市、区、街道三级体制,下放城市行政管理职能第44页
    5.2 创新城市管理思路,转变城市管理方式第44-46页
        5.2.1 创新城市管理思维,树立服务执法理念第44-45页
        5.2.2 创新执法手段和方式,建立数字化城管平台第45页
        5.2.3 完善内部监督考核机制,化解执法不公正问题第45-46页
    5.3 加大城市管理资源投入,优化执法队伍结构和素质第46-47页
        5.3.1 调整执法队伍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第46页
        5.3.2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第46-47页
        5.3.3 加大执法资金投入,完善执法保障体系第47页
    5.4 加强城管综合执法宣传,提高市民城市管理意识第47-48页
        5.4.1 加强城市管理相关法律宣传,培育良好的执法氛围第47-48页
        5.4.2 构建多元参与渠道,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和市民的作用第48页
        5.4.3 发挥志愿者作用,弥补城市管理力量的不足第48页
    5.5 采取专项整治措施,化解城市管理突出问题第48-50页
        5.5.1 实施堵疏结合措施,推进市容市貌治理第48-49页
        5.5.2 加快旧城改造和城中村建设,化解“两违”难题第49-50页
结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完善研究
下一篇:网络不良信息行政法规制研究--基于保护未成年人视角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