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用燃料、润滑料论文--液体燃料论文

车用柴油质量分析及添加剂改进效果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5页
        1.2.1 车用柴油质量标准第9-10页
        1.2.2 柴油质量现状第10-12页
        1.2.3 柴油质量改进方法研究第12页
        1.2.4 柴油添加剂发展概况第12-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四川省车用柴油质量分析第17-31页
    2.1 质量抽检概况第17-18页
    2.2 油样质检结果分析第18-22页
        2.2.1 不同来源油样的合格率第19页
        2.2.2 抽检油样的不合格指标第19-22页
    2.3 不合格指标的分析第22-29页
        2.3.1 硫含量第22-23页
        2.3.2 氧化安定性第23-24页
        2.3.3 十六烷值第24-25页
        2.3.4 凝点第25-26页
        2.3.5 冷滤点第26-27页
        2.3.6 闪点第27-28页
        2.3.7 馏程第28-29页
    2.4 抽样柴油质量问题原因分析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降凝剂对柴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第31-43页
    3.1 柴油加降凝剂作用第31-32页
    3.2 实验设备及试剂第32-33页
    3.3 实验内容及方法第33-34页
        3.3.1 凝点测定第33-34页
        3.3.2 冷滤点测定第34页
    3.4 降凝剂改进效果评价第34-35页
    3.5 降凝剂作用的影响因素第35-41页
        3.5.1 柴油种类的影响第35-36页
        3.5.2 降凝剂性质的影响第36-37页
        3.5.3 浓度的影响第37-39页
        3.5.4 复配作用的影响第39-40页
        3.5.5 柴油温度的影响第40-41页
    3.6 降凝剂对柴油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抗氧剂对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研究第43-57页
    4.1 柴油加抗氧剂作用第43-44页
    4.2 实验设备及试剂第44-45页
    4.3 实验方法第45-47页
        4.3.1 实验步骤第45-47页
        4.3.2 氧化总不溶物计算第47页
    4.4 抗氧剂的抗氧化效果评价第47-48页
    4.5 抗氧剂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第48-55页
        4.5.1 感受性差异的影响第48-51页
        4.5.2 浓度的影响第51-53页
        4.5.3 复配作用的影响第53-54页
        4.5.4 不同时间添加的影响第54-55页
    4.6 抗氧剂对柴油性能的影响第55页
    4.7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十六烷值改进剂对柴油抗爆性的影响研究第57-67页
    5.1 十六烷值改进剂作用第57-58页
    5.2 实验设备及试剂第58页
    5.3 实验方法第58-59页
        5.3.1 实验步骤第58-59页
        5.3.2 十六烷值计算第59页
    5.4 十六烷值改进剂作用效果评价第59-60页
    5.5 十六烷值改进剂作用影响因素第60-65页
        5.5.1 感受性差异的影响第60-61页
        5.5.2 浓度的影响第61-63页
        5.5.3 复配作用的影响第63-64页
        5.5.4 作用时间的影响第64-65页
    5.6 十六烷值改进剂对柴油性能的影响第65-66页
    5.7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结论及建议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68页
    6.2 建议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发表论文和参研项目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余热吸收式溴化锂制冷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车载OFDM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与FPGA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