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植物乳杆菌ZDY 2013的耐酸机制研究及其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缩略语表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前言第10-11页
    1.2 乳酸菌应对酸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第11-14页
        1.2.1 胞内pH的调控机制第11-12页
        1.2.2 细胞膜的变化第12-13页
        1.2.3 大分子的保护和修复机制第13页
        1.2.4 代谢途径的改变第13-14页
    1.3 基因工程技术在乳酸菌中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1 乳酸菌耐受能力研究进展第14页
        1.3.2 基因工程技术在乳酸菌中的应用第14-15页
        1.3.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乳酸菌环境胁迫抗性第15页
        1.3.4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第15-16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8页
第2章 植物乳杆菌ZDY 2013的耐酸机制研究第18-33页
    2.1 前言第18-1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9-23页
        2.2.1 材料第19页
        2.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19页
        2.2.3 相关试剂与培养基配制第19-20页
        2.2.4 实验方法第20-2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3-31页
        2.3.1 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及酸耐受性能第23-24页
        2.3.2 酸处理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第24-26页
        2.3.3 酸处理对胞内pH的影响第26-27页
        2.3.4 酸处理对胞内ATP含量及Na~+, K~+_-ATP酶活性的影响第27-28页
        2.3.5 胞内氨基酸含量测定第28-30页
        2.3.6 精氨酸脱亚胺酶活性测定第30页
        2.3.7 谷氨酸脱羧酶活性测定第30-31页
    2.4 讨论第31-33页
第3章 植物乳杆菌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第33-53页
    3.1 前言第33-34页
    3.2 实验材料第34-35页
        3.2.1 菌株和质粒第34页
        3.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34页
        3.2.3 相关试剂与培养基配制第34-35页
    3.3 实验方法第35-45页
        3.3.1 引物设计第35-36页
        3.3.2 植物乳杆菌ZDY 2013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6页
        3.3.3 gdh基因的PCR扩增第36-37页
        3.3.4 PCR产物的纯化第37-38页
        3.3.5 pMD18-gdh的构建第38-41页
        3.3.6 重组表达载体pET32a(+)-gdh的构建第41-43页
        3.3.7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43-44页
        3.3.8 gdh诱导条件的优化第44页
        3.3.9 融合蛋白的纯化第44页
        3.3.10 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第44-45页
        3.3.11 谷氨酸脱氢酶表达菌株酸耐受性能评价第45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3.4.1 克隆载体的构建第45-46页
        3.4.2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6-48页
        3.4.3 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48页
        3.4.4 诱导条件的优化第48-49页
        3.4.5 融合蛋白的纯化第49-50页
        3.4.6 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测定第50页
        3.4.7 谷氨酸脱氢酶重组菌株酸耐受性测定第50-51页
    3.5 讨论第51-53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4.1 结论第53-54页
        4.1.1 植物乳杆菌耐酸生理机制第53页
        4.1.2 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第53-54页
        4.1.3 谷氨酸脱氢酶功能性研究第54页
    4.2 展望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附录第62-71页
    附录A1 仪器与设备第62-64页
    附录A2 主要试剂第64-66页
    附录B pET-32a(+)载体图谱第66-68页
    附录C DNA测序结果第68-71页
个人介绍第71-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提取--以乐山市GF-1号影像为例
下一篇:棉花U6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及拟南芥GGB突变体的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