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风车草和尾叶香茶菜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有效部位的确定 | 第10-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页 |
1 实验仪器 | 第10页 |
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0页 |
3 HPLC色谱条件 | 第10页 |
4 HPLC法检测 | 第10-11页 |
5 抑制率的计算方式 | 第11页 |
结果 | 第11-13页 |
讨论 | 第13-15页 |
第二部分 风车草有效部位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物质基础研究 | 第15-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1 实验仪器 | 第15页 |
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5页 |
3 风车草提取物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制备 | 第15-16页 |
4 HPLC法测定单体化合物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 第16页 |
5 基于色谱表征的活性组分追踪 | 第16页 |
6 周特氏联合指数法 | 第16-17页 |
结果 | 第17-37页 |
1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17-26页 |
2 化合物波谱数据 | 第26-31页 |
3 单体化合物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 | 第31-33页 |
4 活性组分追踪结果 | 第33-34页 |
5 香峰草苷与柚皮素协同作用 | 第34-35页 |
6 香峰草苷与迷迭香酸乙酯协同作用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三部分 尾叶香茶菜有效部位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物质基础研究 | 第38-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1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8页 |
3 尾叶香茶菜提取物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制备 | 第38-39页 |
4 HPLC法测定单体化合物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59页 |
1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9-49页 |
2 化合物波谱数据 | 第49-56页 |
3 单体化合物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 | 第56-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综述 | 第67-84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缩略词表 | 第85-86页 |
附录 | 第8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