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微商经营中的犯罪问题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0-11页
2 微商经营中的犯罪概述第11-15页
    2.1 微商经营中的犯罪现状第11页
    2.2 微商经营中犯罪高发的原因第11-12页
        2.2.1 从业人员素质低第12页
        2.2.2 技术发展为犯罪提供了便利第12页
        2.2.3 微商经营模式下犯罪的成本低第12页
    2.3 微商经营中的犯罪的特征第12-15页
        2.3.1 微商经营中的犯罪的客体具有多样性第13页
        2.3.2 微商经营中的犯罪具有隐蔽性第13页
        2.3.3 微商经营中的犯罪具有组织性第13-14页
        2.3.4 微商经营中的犯罪具有弥散性第14-15页
3 微商经营中涉及的主要犯罪第15-20页
    3.1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第15-16页
        3.1.1 微商经营中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概述第15页
        3.1.2 微商经营中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第15-16页
    3.2 合同诈骗罪第16-17页
        3.2.1 微商经营中的合同诈骗罪概述第16页
        3.2.2 微商经营中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第16-17页
    3.3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第17页
        3.3.1 微商经营中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概述第17页
        3.3.2 微商经营中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要件第17页
    3.4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第17-19页
        3.4.1 微商经营中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概述第17-18页
        3.4.2 微商经营中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构成要件第18-19页
    3.5 微商经营中可能涉及的其他犯罪第19-20页
4 微商经营中的犯罪的司法认定第20-26页
    4.1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认定第20-21页
        4.1.1“销售金额”的认定第20页
        4.1.2 生产、购入伪劣产品但未予销售的行为认定第20-21页
    4.2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第21-23页
        4.2.1 微商经营中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分第22页
        4.2.2 微商经营中合同诈骗罪的欺诈手段认定第22-23页
    4.3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认定第23-24页
        4.3.1 代购行为是否构成走私犯罪的认定第23页
        4.3.2 走私犯罪的主观故意“明知”的认定第23-24页
    4.4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认定第24页
        4.4.1 微商传销活动中组织者、领导者的认定第24页
        4.4.2 微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其他犯罪第24页
    4.5 微商经营中共同犯罪的认定第24-26页
5 域外电子商务犯罪的相关立法及评析第26-31页
    5.1 国际公约对电子商务犯罪的规定第26页
    5.2 大陆法系国家电子商务犯罪的相关立法第26-27页
        5.2.1 德国第26-27页
        5.2.2 日本第27页
        5.2.3 法国第27页
    5.3 英美法系国家电子商务犯罪的相关立法第27-29页
        5.3.1 美国第27-28页
        5.3.2 英国第28页
        5.3.3 新加坡第28-29页
    5.4 域外电子商务犯罪相关立法评析第29-31页
        5.4.1 域外规范电子商务的立法评析第29页
        5.4.2 域外电子商务犯罪的刑事立法评析第29-31页
6 规制微商经营中犯罪的立法缺陷及立法建议第31-36页
    6.1 规制微商经营中犯罪的立法缺陷第31-32页
        6.1.1 规制微商经营中犯罪的立法现状第31页
        6.1.2 规制微商经营中犯罪的立法缺陷第31-32页
    6.2 出台电子商务立法以规范微商行业第32-33页
        6.2.1 放宽电子商务主体范围第32-33页
        6.2.2 电商平台应当对微商资格负有审查监督义务第33页
    6.3 完善现有刑法的相关规定第33-34页
        6.3.1 完善总则关于量刑情节的规定第33-34页
        6.3.2 完善刑法第287条的规定第34页
        6.3.3 增加“从业禁止”作为处罚措施第34页
    6.4 出台司法解释对现有刑法进行补充完善第34-36页
        6.4.1 对合同诈骗罪中的“签订、履行合同”进行解释第35页
        6.4.2 修改对传销活动组织者、领导者的认定标准第35-36页
7 结语第36-37页
致谢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法律调解中的形式与实质关系研究--基于韦伯的法律社会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