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诈骗罪非法占有之目的 | 第11-15页 |
第一节 关于非法占有之目的的争论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非法占有之目的的推定与认定 | 第12-15页 |
第二章 诈骗罪客观方面产生的新问题 | 第15-22页 |
第一节 支付方式多样化形势下诈骗罪的认定 | 第15-18页 |
一、支付方式变化催生的诈骗罪的法益的变化 | 第15-16页 |
二、新的支付方式下“自愿交付”行为的认定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网络诈骗与电信诈骗行为分析 | 第18-22页 |
一、网络诈骗与电信诈骗的形式及形势分析 | 第18-19页 |
二、网络诈骗与电信诈骗的管辖权确定 | 第19-21页 |
三、网络诈骗、电信诈骗与其他特殊诈骗手段交错时罪名的认定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民事欺诈与诈骗罪的界限 | 第22-34页 |
第一节 可能与诈骗罪临界的民事欺诈行为 | 第22-26页 |
一、一房多卖行为 | 第22-25页 |
二、一物多抵行为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民事欺诈与诈骗罪的区分 | 第26-28页 |
一、主观目的不同 | 第27-28页 |
二、欺骗行为方式不同 | 第28页 |
三、后续行为表现方面的不同 | 第28页 |
第三节 特殊情形下民事欺诈与诈骗罪的辨析 | 第28-34页 |
一、非法占有之目的产生于欺骗行为之后 | 第28-31页 |
二、农村贷款“垒大户”行为的辨析 | 第31-34页 |
第四章 诈骗罪与其他犯罪界限及竞合 | 第34-39页 |
第一节 诈骗罪与盗窃罪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诈骗罪与招摇撞骗 | 第35-37页 |
第三节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