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课标》的要求 | 第10页 |
1.1.2 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 | 第10-11页 |
1.1.3 锐角三角函数的重要性 | 第11页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1.3.1 为高中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 第12-13页 |
1.3.2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 第13页 |
1.3.3 为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提供参考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14-22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2.1.1.1 三角学在中国的发展 | 第14-15页 |
2.1.1.2 锐角三角函数在教材教法方面的研究情况: | 第15-16页 |
2.1.1.3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案例研究 | 第16-18页 |
2.1.1.4 锐角三角函数易错点、难点分析研究 | 第18-19页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21页 |
2.2.1.1 建构主义学习观 | 第20页 |
2.2.1.2 建构主义教学环境观 | 第20页 |
2.2.1.3 建构主义数学教学观 | 第20-21页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1-22页 |
3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现状研究及调查分析 | 第22-34页 |
3.1 调查对象、目的和方法 | 第22-23页 |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23-25页 |
3.2.1 问卷情况及设计意图 | 第23-24页 |
3.2.2 问卷的实施 | 第24-25页 |
3.2.2.1 学生问卷与访谈实施 | 第24页 |
3.2.2.2 教师问卷的实施 | 第24-25页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32页 |
3.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30页 |
3.3.2 教师的教学现状 | 第30页 |
3.3.3 调查的结论 | 第30-32页 |
3.4 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2-34页 |
4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策略 | 第34-44页 |
4.1 锐角三角函数概念教学的策略 | 第34-41页 |
4.1.1 融入三角函数史 | 第34页 |
4.1.2 紧扣学生的能动性,创设情境 | 第34-36页 |
4.1.3 问题驱动,生成概念 | 第36-38页 |
4.1.4 练习呈现方式多样化,强化概念的理解水平 | 第38-40页 |
4.1.5 建立小组合作,实现同学间互帮互助 | 第40-41页 |
4.2 加强锐角三角函数应用模型的建立 | 第41-44页 |
5 结论和建议 | 第44-4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5.2 不足之处 | 第45页 |
5.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60页 |
附录Ⅰ 学生问卷一 | 第49-50页 |
附录Ⅱ 学生问卷二 | 第50-51页 |
附录Ⅲ 教师问卷 | 第51-52页 |
附录Ⅳ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 第52-56页 |
附录Ⅴ 锐角三角函数在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第56-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