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电动汽车电池寿命的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9-14页 |
| 1.2.1 模型法 | 第12-13页 |
| 1.2.2 数据驱动法 | 第13-14页 |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动力电池衰退性能分析与衰退模式识别 | 第16-27页 |
| 2.1 引言 | 第16页 |
| 2.2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与衰退原因 | 第16-17页 |
| 2.3 NASA动力电池充放电实验 | 第17页 |
| 2.4 衰退模式识别 | 第17-20页 |
| 2.5 衰退模式聚类方法 | 第20-23页 |
| 2.6 数据分析 | 第23-26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动力电池衰退模型建立 | 第27-38页 |
| 3.1 引言 | 第27页 |
| 3.2 衰退点的建立 | 第27-30页 |
| 3.3 隐马尔科夫模型 | 第30-32页 |
| 3.4 动力电池衰退模型的建立 | 第32-3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动力电池充放电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38-51页 |
| 4.1 引言 | 第38页 |
| 4.2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38-42页 |
| 4.2.1 实验设备的选择 | 第38-39页 |
| 4.2.2 数据处理软件的选择 | 第39-40页 |
| 4.2.3 动力电池的选择 | 第40-42页 |
| 4.3 实验设计 | 第42-45页 |
| 4.3.1 充电方式 | 第42-43页 |
| 4.3.2 环境温度 | 第43页 |
| 4.3.3 放电电流 | 第43页 |
| 4.3.4 放电截止电压 | 第43-44页 |
| 4.3.5 充放电次序 | 第44-45页 |
| 4.4 实验过程 | 第45-48页 |
| 4.5 数据分析 | 第48-50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