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玉米耐受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4页
    1.1 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研究第13-15页
    1.2 植物基因型与磷利用效率第15页
    1.3 玉米磷胁迫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逆境胁迫与ROS第16-17页
    1.5 转录组测序原理及应用第17-18页
    1.6 长链非编码RNA研究进展第18-22页
        1.6.1 长链非编码RNA的定义第18-19页
        1.6.2 LncRNA的作用机制及功能第19-21页
        1.6.3 LncRNA参与磷酸盐胁迫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1.7 立题依据第22-23页
    1.8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低磷胁迫反应极端自交系的筛选第24-3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2.1.1 实验材料第24页
        2.1.2 实验仪器及耗材第24页
        2.1.3 实验试剂及药品第24页
        2.1.4 实验方法第24-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2.2.1 水培条件下低磷胁迫响应极端自交系筛选第25-26页
        2.2.2 31778 和CCM454生理指标测定第26-28页
    2.3 讨论第28-30页
第三章 不同玉米基因型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机制第30-5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0-37页
        3.1.1 实验材料第30页
        3.1.2 实验仪器及耗材第30页
        3.1.3 实验试剂及药品第30页
        3.1.4 实验方法第30-3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7-54页
        3.2.1 RNA质量检测第37-38页
        3.2.2 转录组测序及拼接结果分析第38-41页
        3.2.3 基因表达量分析第41-43页
        3.2.4 低磷胁迫与正常磷条件相比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第43-47页
        3.2.5 正常磷条件下31778和CCM454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第47-50页
        3.2.6 低磷胁迫条件下31778和CCM454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50-54页
    3.3 讨论第54-56页
第四章 低磷胁迫相关lncRNA的挖掘第56-7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6-59页
        4.1.1 LncRNA筛选第56页
        4.1.2 LncRNA分类第56-57页
        4.1.3 LncRNA基因表达量分析及差异表达分析第57页
        4.1.4 LncRNA保守性分析第57-58页
        4.1.5 作为miR399靶标的lncRNA预测第58页
        4.1.6 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第58-5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9-72页
        4.2.1 候选lncRNA筛选第59页
        4.2.2 LncRNA的特征分析第59-60页
        4.2.3 LncRNA的克隆验证第60-61页
        4.2.4 LncRNA在31778和CCM454中组织表达情况第61-62页
        4.2.5 LncRNA差异表达分析第62-64页
        4.2.6 miR399及其靶标lncRNA分析第64-65页
        4.2.7 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结果第65-72页
    4.3 讨论第72-73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附录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作者简历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无标记转基因体系建立和HMW-GS基因的转化
下一篇:新型化学调控技术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