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监视、报警、故障诊断系统论文

医院多功能情报监控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引言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机构对空气品质的规定第8-11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单片机核心控制系统设计第13-30页
    2.1 核心控制方案的选择第13页
    2.2 单片机AT89S52 简介第13-23页
        2.2.1 功能特性概述与内部结构第14-15页
        2.2.2 引脚功能简述第15-18页
        2.2.3 特殊功能寄存器第18-23页
    2.3 电源监控芯片MAX708第23-27页
        2.3.1 监控芯片MAX708 工作原理第24-26页
        2.3.2 典型应用电路第26-27页
    2.4 电压频率转换器AD650第27-30页
        2.4.1 芯片概述第27页
        2.4.2 引脚排列与工作原理第27-28页
        2.4.3 典型应用电路第28-30页
第三章 采集端各传感器模块设计第30-79页
    3.1 采集端整体概述与传感器选择第30-31页
    3.2 温度传感器AD7416第31-49页
        3.2.1 芯片概述与工作原理第31-35页
        3.2.2 I2C 同步串行总线简介第35-36页
        3.2.3 AD7416 寄存器结构第36-39页
        3.2.4 虚拟I2C 总线软件设计第39-45页
        3.2.5 对AD7416 的控制软件设计第45-49页
    3.3 温、湿度传感器SHT11第49-56页
        3.3.1 芯片概述与工作原理第50-52页
        3.3.2 SHT11 应用控制设计第52-55页
        3.3.3 相对湿度值的计算补偿第55-56页
    3.4 二氧化碳传感器T6004第56-70页
        3.4.1 模块概述与工作原理第56-57页
        3.4.2 T6004 串行通讯协议第57-60页
        3.4.3 T6000 系列传感器指令介绍第60-65页
        3.4.4 单片机与T6004 通讯程序设计第65-70页
    3.5 尘埃粒子传感器DSM501第70-76页
        3.5.1 模块概述与工作原理第70-72页
        3.5.2 DSM501 应用控制设计第72-76页
    3.6 光照度传感器P0188第76-79页
        3.6.1 模块概述与工作原理第76-77页
        3.6.2 光照度传感器应用控制设计第77-79页
第四章 采集端与控制端的通信第79-104页
    4.1 CAN 总线硬件电路以及设计第79-95页
        4.1.1 CAN 总线简介第79-81页
        4.1.2 CAN 总线控制器SJA1000 介绍第81-91页
        4.1.3 CAN 总线控制器接口PCA82C250 介绍第91-94页
        4.1.4 硬件电路设计第94-95页
    4.2 CAN 总线部分程序设计第95-104页
        4.2.1 主程序及SJA1000 初始化程序第95-99页
        4.2.2 数据发送和接收子程序第99-102页
        4.2.3 中断服务程序第102-104页
第五章 控制端与计算机的通信设计第104-115页
    5.1 控制端整体概述第104-105页
    5.2 控制端的串口通信设计第105-109页
        5.2.1 控制端电路设计第105-106页
        5.2.2 单片机与计算机互连通信程序设计第106-109页
    5.3 计算机端的通信设计第109-115页
        5.3.1 计算机串行通信第109-110页
        5.3.2 采用VC6.0 的ActiveX 控件编程第110-115页
第六章 系统整体设计与调试第115-123页
    6.1 采集端硬件设计第115-117页
    6.2 控制端硬件设计第117-118页
    6.3 系统整体软件设计调试第118-123页
        6.3.1 采集端软件整体设计第118-120页
        6.3.2 CAN 总线通信调试第120-121页
        6.3.3 控制端软件整体设计第121-123页
第七章 实验分析第123-126页
第八章 结论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0-131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131-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构件的软件升级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我国中小软件开发企业的项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