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1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1.1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 第12页 |
1.1.2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进程的概述 | 第12页 |
1.1.3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12-14页 |
1.1.4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14-15页 |
1.2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动物模型 | 第15-19页 |
1.2.1 兔 | 第15-16页 |
1.2.2 大鼠和小鼠 | 第16-18页 |
1.2.3 地鼠 | 第18-19页 |
1.2.4 猪 | 第19页 |
1.2.5 灵长类动物 | 第19页 |
1.3 黄连生物碱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3.1 小檗碱调节血脂作用 | 第20页 |
1.3.2 小檗碱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 第20-21页 |
1.3.3 小檗碱对血管内皮的舒张作用 | 第21页 |
1.3.4 黄连碱调节血脂作用 | 第21页 |
1.3.5 黄连碱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 第21页 |
1.3.6 黄连碱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 第21-22页 |
1.3.7 巴马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 第22页 |
1.3.8 药根碱的药理作用 | 第22页 |
1.4 小檗碱结构改造及衍生物的最新药理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1.4.1 小檗碱的结构修饰 | 第22-23页 |
1.4.2 小檗碱衍生物的最新药理研究 | 第23-25页 |
1.4.3 结语 | 第25-26页 |
第2章 黄连生物碱抗动脉粥样硬化体内活性筛选 | 第26-44页 |
第1节 黄连生物碱单体的提取分离 | 第26-31页 |
2.1.1 引言 | 第26页 |
2.1.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1.4 结果与讨论 | 第29-30页 |
2.1.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2节 黄连生物碱体内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活性筛选 | 第31-44页 |
2.2.1 引言 | 第31页 |
2.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1-32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2.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2.2.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小檗碱及 8-烷基小檗碱衍生物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 | 第44-57页 |
第1节 8-烷基小檗碱衍生物合成 | 第44-49页 |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3.1.3 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3.1.4 小结 | 第49页 |
第2节 小檗碱及 8-烷基小檗碱衍生物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 | 第49-57页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9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3.2.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4页 |
3.2.5 小结 | 第54-57页 |
第4章 小檗碱和 8-十六烷基小檗碱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 第57-81页 |
第1节 小檗碱和 8-十六烷基小檗碱通过抗炎和抗氧化共同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 | 第57-73页 |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7-58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8-62页 |
4.1.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3页 |
第2节 小檗碱和 8-十六烷基小檗碱结合作用靶点构象分析 | 第73-81页 |
4.2.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74-79页 |
4.2.3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5页 |
博士期间主持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附录 | 第99-105页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