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风险研究--博弈视角下的声誉机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3.1 P2P网络借贷研究第11-14页
        1.3.2 P2P网贷平台研究第14-15页
        1.3.3 关于声誉的研究第15-17页
        1.3.4 研究现状述评第17-18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第18-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页
        1.4.3 创新点第19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第21-27页
    2.1 P2P网络借贷的内涵第21-22页
        2.1.1 P2P网络借贷及其平台的概念第21页
        2.1.2 P2P网络借贷运作流程第21-22页
    2.2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历程第22-24页
    2.3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分析第24-27页
        2.3.1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第24-25页
        2.3.2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担保模式第25-27页
第三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风险第27-32页
    3.1 平台信用风险的内涵第27-28页
        3.1.1 平台信用风险的定义第27页
        3.1.2 平台信用风险的类别第27-28页
    3.2 我国平台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第28-31页
        3.2.1 我国平台信用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第28-30页
        3.2.2 我国平台信用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第30-31页
    3.3 平台信用风险的危害与影响第31-32页
第四章 P2P网贷平台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理论模型第32-40页
    4.1 模型假设第32页
    4.2 模型设定第32-33页
    4.3 模型分析第33-38页
        4.3.1 单阶段博弈分析第33页
        4.3.2 多阶段重复博弈分析第33-34页
        4.3.3 最后一阶段(T阶段)博弈分析第34页
        4.3.4 倒数第二阶段(T-1 阶段)博弈分析第34-36页
        4.3.5 T-1 阶段之前的最优解第36-37页
        4.3.6 多阶段博弈均衡解总结第37-38页
    4.4 博弈模型分析结论第38-40页
第五章 P2P网贷平台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第40-47页
    5.1 指标的衡量与模型的构建第40-42页
        5.1.1 指标的衡量第40-41页
        5.1.2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第41-42页
        5.1.3 数据来源第42页
    5.2 模型的实证检验第42-44页
        5.2.1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第42-43页
        5.2.2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第43页
        5.2.3 面板模型的估计与选择第43-44页
    5.3 模型的实证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5.3.1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44-46页
        5.3.2 稳健性检验第46-47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47-53页
    6.1 研究结论第47-48页
    6.2 政策建议第48-51页
        6.2.1 成立专门的P2P网贷平台评级机构第49页
        6.2.2 明确P2P网贷平台行业准入和退出原则第49-50页
        6.2.3 加快国内的征信体系建设第50-51页
        6.2.4 完善P2P网贷平台的信息披露制度第51页
    6.3 研究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6-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大改造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