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性质与制度辨析 | 第10-17页 |
1.1 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概念 | 第10-11页 |
1.2 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概念解构 | 第11-13页 |
1.2.1 案外第三人 | 第11-13页 |
1.2.2 撤销请求权 | 第13页 |
1.3 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 | 第13-15页 |
1.3.1 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程序性质 | 第13-14页 |
1.3.2 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诉的性质 | 第14-15页 |
1.4 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其他第三人救济制度辨析 | 第15-17页 |
1.4.1 第三人参加诉讼制度 | 第15页 |
1.4.2 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 | 第15-16页 |
1.4.3 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相关域外考察 | 第17-24页 |
2.1 大陆法系第三人撤销诉讼 | 第18-22页 |
2.1.1 法国第三人撤销之诉 | 第18-21页 |
2.1.2 我国台湾地区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 | 第21-22页 |
2.2 英美法系第三人权利保护 | 第22-24页 |
2.2.1 诉讼参加 | 第23页 |
2.2.2 引入第三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关于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现状 | 第24-33页 |
3.1 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立法现状 | 第24-25页 |
3.2 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司法适用 | 第25-33页 |
3.2.1 宏观适用现状 | 第25-28页 |
3.2.2 微观上法构成要素的适用现状 | 第28-33页 |
第四章 我国第三人撤销诉讼之完善建议 | 第33-38页 |
4.1 增加职权通知制度 | 第33-34页 |
4.2 明确第三人撤销之诉适格原告 | 第34页 |
4.3 完善滥用诉权惩罚机制 | 第34-35页 |
4.4 建立原审人员回避制度 | 第35-36页 |
4.5 各制度间衔接适用关系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