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恶意诉讼及其程序法规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民事恶意诉讼的概述第10-18页
    1.1 民事恶意诉讼的内涵分析第10-11页
        1.1.1 民事恶意诉讼定义的学术争鸣第10页
        1.1.2 民事恶意诉讼定义的归纳总结第10-11页
    1.2 民事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第11-15页
        1.2.1 主观上存在恶意第12-13页
        1.2.2 客观上实施了违法的行为第13-14页
        1.2.3 产生了实际的损害后果第14页
        1.2.4 违法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第14-15页
    1.3 民事恶意诉讼与其他相似概念的辨析第15-18页
        1.3.1 民事恶意诉讼与虚假诉讼第15-16页
        1.3.2 民事恶意诉讼与滥用诉讼权利第16-17页
        1.3.3 民事恶意诉讼与不当诉讼第17-18页
第二章 民事恶意诉讼的现状分析第18-27页
    2.1 民事恶意诉讼的立法现状第18-20页
        2.1.1 民事恶意诉讼的宪法规定第18页
        2.1.2 民事恶意诉讼的实体法规定第18-19页
        2.1.3 民事恶意诉讼的程序法规定第19-20页
    2.2 民事恶意诉讼的司法现状第20-24页
        2.2.1 串通型民事恶意诉讼第20-21页
        2.2.2 欺诈型民事恶意诉讼第21-22页
        2.2.3 骚扰型民事恶意诉讼第22-23页
        2.2.4 多余型民事恶意诉讼第23-24页
    2.3 民事恶意诉讼的成因第24-27页
        2.3.1 社会诚信机制出现危机第24-25页
        2.3.2 诉讼有其本身的负面效应第25页
        2.3.3 部分诉讼参与人的法律素质低下第25-27页
第三章 民事恶意诉讼规制的域外考察第27-32页
    3.1 大陆法系国家对民事恶意诉讼的规制第27-29页
        3.1.1 德国法的相关规定第27-28页
        3.1.2 日本法的相关规定第28-29页
    3.2 英美法系国家对民事恶意诉讼的规制第29-30页
        3.2.1 英国法的相关规定第29页
        3.2.2 美国法的相关规定第29-30页
    3.3 值得我国借鉴的有益启示第30-32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程序法规制的对策第32-45页
    4.1 庭审前的预防措施第32-36页
        4.1.1 完善立案登记制度第32-35页
        4.1.2 规范审前准备程序第35-36页
    4.2 诉讼中的规制措施第36-42页
        4.2.1 严格法院调解程序的运行第36-38页
        4.2.2 注重案外人权益的保护第38-40页
        4.2.3 改革现行撤诉制度第40-41页
        4.2.4 建立灵活的民事恶意诉讼罚款机制第41-42页
    4.3 全方位的监督措施第42-45页
        4.3.1 加强检察机关对民事恶意诉讼的法律监督第42-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治理理论的北京大学与牛津大学章程比较研究
下一篇: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