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力学的含缺陷车轴服役寿命评估方法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疲劳概念及参数定义 | 第15-16页 |
1.2.2 基于名义应力的评定方法 | 第16-17页 |
1.2.3 名义应力评定的不足 | 第17-18页 |
1.2.4 基于断裂力学的评定方法 | 第18-19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9-2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含缺陷结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 | 第21-33页 |
2.1 疲劳断裂仿真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2.2 疲劳断裂评估方法 | 第22-28页 |
2.2.1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22-23页 |
2.2.2 疲劳断裂的物理本质 | 第23-24页 |
2.2.3 疲劳断裂仿真方法 | 第24-28页 |
2.3 应力场强度因子计算方法 | 第28-31页 |
2.3.1 工程结构断裂模式 | 第28-29页 |
2.3.2 基于位移的外推法 | 第29-30页 |
2.3.3 基于应力的外推法 | 第30-31页 |
2.3.4 能量换算法 | 第31页 |
2.4 小结 | 第31-33页 |
3 车轴损伤形式及设计规范 | 第33-47页 |
3.1 裂纹或损伤形式 | 第33-35页 |
3.2 车轴载荷形式 | 第35-37页 |
3.3 设计规范及特点 | 第37-41页 |
3.4 裂纹扩展速率经验模型 | 第41-43页 |
3.5 等效初始裂纹形貌 | 第43-44页 |
3.6 小结 | 第44-47页 |
4 车轴疲劳及断裂性能试验 | 第47-65页 |
4.1 拉伸性能 | 第47-48页 |
4.2 疲劳寿命曲线 | 第48-54页 |
4.2.1 低周疲劳特性 | 第48-50页 |
4.2.2 高周疲劳特性 | 第50-53页 |
4.2.3 疲劳性能的分散性 | 第53-54页 |
4.3 裂纹扩展特性 | 第54-64页 |
4.3.1 裂纹扩展曲线 | 第54-58页 |
4.3.2 断裂韧度 | 第58-62页 |
4.3.3 影响裂纹扩展特性的因素 | 第62-64页 |
4.4 小结 | 第64-65页 |
5 基于断裂力学的车轴疲劳寿命预测 | 第65-83页 |
5.1 车轴载荷谱测试 | 第65-67页 |
5.1.1 测试条件及测点布置 | 第65页 |
5.1.2 应力谱编制 | 第65-67页 |
5.2 考虑裂纹闭合的NASGRO方程 | 第67-71页 |
5.3 考虑配合的裂尖应力场 | 第71-76页 |
5.3.1 车轴几何模型 | 第71-72页 |
5.3.2 车轴有限元模型 | 第72-74页 |
5.3.3 裂纹尖端应力场 | 第74-76页 |
5.4 车轴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 | 第76-81页 |
5.4.1 车轴损伤容限设计流程 | 第76-77页 |
5.4.2 裂纹扩展寿命计算 | 第77-81页 |
5.5 小结 | 第81-8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3-8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3-84页 |
6.1.1 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83页 |
6.1.2 寿命评估经验模型 | 第83页 |
6.1.3 车轴疲劳断裂参数测试 | 第83-84页 |
6.1.4 含缺陷车轴的运行寿命评估 | 第8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1-9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