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球菌论文

金黄色葡萄球菌AgrC/AgrA双组份信号转导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第12-13页
    1.2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第13-18页
        1.2.1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简介第13-14页
        1.2.2 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感应系统第14-16页
        1.2.3 AgrC第16-17页
        1.2.4 AgrA第17页
        1.2.5 AIP信号分子第17-18页
    1.3 人工细胞膜体系简介第18-21页
        1.3.1 脂质体第18-19页
        1.3.2 蛋白脂质体第19-21页
    1.4 本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反应调节蛋白AgrA的表达与纯化第22-36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材料第22-26页
        2.2.1 实验菌株与质粒第22-23页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3页
        2.2.3 主要试剂与规格第23-25页
        2.2.4 培养基与溶液配制第25-26页
    2.3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3.1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6页
        2.3.2 AgrA-GFP蛋白异源表达体系的优化第26-27页
        2.3.3 GFP荧光测定第27页
        2.3.4 AgrA-GFP与AgrA蛋白的纯化第27-28页
        2.3.5 SDS-PAGE电泳与Western blot检测第28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8-36页
        2.4.1 重组表达载体pET-28a(+)-AgrA和pET-28a(+)-AgrA-GFP的构建第28-29页
        2.4.2 表达菌株的筛选第29-30页
        2.4.3 Box-Behnken 设计法优化蛋白表达条件第30-33页
        2.4.4 AgrA-GFP和AgrA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33-34页
        2.4.5 讨论第34-36页
第三章 受体蛋白AgrC跨膜镶嵌的人工细胞膜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第36-51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实验材料第36-39页
        3.2.1 实验菌株第36页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6-37页
        3.2.3 主要试剂与规格第37-38页
        3.2.4 培养基与溶液配制第38-39页
    3.3 实验方法第39-42页
        3.3.1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39页
        3.3.2 脂质体的制备第39-40页
        3.3.3 脂质体的表征第40页
        3.3.4 蛋白脂质体的制备第40-41页
        3.3.5 AgrC蛋白脂质体中AgrC取向分析第41-42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2-51页
        3.4.1 最佳缓冲体系的筛选第42页
        3.4.2 带负电磷脂比例和胆固醇含量对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第42-44页
        3.4.3 最佳镶嵌比例的确定第44-46页
        3.4.4 蛋白脂质体中AgrC取向分析第46-48页
        3.4.5 讨论第48-51页
第四章 AgrC/AgrA双组份信号转导模型的构建与EMSA评价第51-62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实验材料第51-52页
        4.2.1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1-52页
        4.2.2 主要试剂与规格第52页
    4.3 实验方法第52-56页
        4.3.1 AgrA蛋白活性检测第52-53页
        4.3.2 AgrC激酶活性的测定第53页
        4.3.3 AgrC/AgrA双组份信号转导模型的构建第53-55页
        4.3.4 启动子P2P3核心序列的复性第55页
        4.3.5 AgrC/AgrA双组份信号转导模型的EMSA检测第55-56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6-62页
        4.4.1 AgrA蛋白活性的检测第56-57页
        4.4.2 AgrC蛋白活性的验证第57-58页
        4.4.3 复性后P2P3核心序列的检测第58页
        4.4.4 AgrC/AgrA双组份信号转导模型的EMSA检测第58-59页
        4.4.5 AgrC对EMSA实验的影响第59-60页
        4.4.6 讨论第60-6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5.1 结论第62页
    5.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湛江等鞭金藻氮营养胁迫条件下的代谢组学研究
下一篇:不同环境条件下乳酸菌的代谢及对啤酒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