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汉语全量对举构式群“要A有/没/就A,要B有/没/就B”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2页
    0.1 选题价值第8-9页
    0.2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综述第9-12页
        0.2.1 全量对举构式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0.2.2 相关构式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第一章 全量对举构式群“要A有/没/就A,要B有/没/就B”的句法特点第12-30页
    1.1“要A有A,要B有B”构式的句法特点第12-18页
        1.1.1 构式中对举项变量的特点第12-15页
        1.1.2“要A有A,要B有B”的句法功能第15-18页
    1.2“要A没A,要B没B”构式的句法特点第18-23页
        1.2.1 构式中对举项变量A、B的特点第18-21页
        1.2.2“要A没A,要B没B”的句法功能第21-23页
    1.3“要A就A,要B就B”构式的句法特点第23-29页
        1.3.1 构式中对举项变量A、B的特点第23-26页
        1.3.2“要A就A,要B就B”的句法功能第26-29页
    1.4 小结第29-30页
第二章 全量对举构式群“要A有/没/就A,要B有/没/就B”的语义特点第30-43页
    2.1 构式内部常量的词义特征第30-33页
        2.1.1“要A有A,要B有B”构式中常量的义项第30-31页
        2.1.2“要A没A,要B没B”构式中常量的义项第31-32页
        2.1.3“要A就A,要B就B”构式中常量的义项第32-33页
    2.2 构式中变量的语义关系第33-37页
        2.2.1 对举项中变量A、B之间的语义关系第33-35页
        2.2.2 对举前后项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顺序的影响第35-37页
    2.3 构式的语义特征第37-41页
        2.3.1 构式的整体语义第37-40页
        2.3.2 构式语义分类第40-41页
    2.4 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全量对举构式群“要A有/没/就A,要B有/没/就B”的语用和语体特征第43-54页
    3.1“要A有/没/就A,要B有/没/就B”构式群的语用特征第43-48页
        3.1.1 主观性第43页
        3.1.2 强调性第43-45页
        3.1.3 韵律性第45-46页
        3.1.4 简练性第46-47页
        3.1.5 能产性第47-48页
    3.2 全量对举构式群“要A有/没/就A,要B有/没/就B”与适用语体的契合特征第48-53页
        3.2.1 俗常性第48-50页
        3.2.2 个性化第50-51页
        3.2.3 形象性第51-52页
        3.2.4 增强节奏感第52-53页
    3.3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全量对举构式群“要A有/没/就A,要B有/没/就B”的用法溯源及其形成机制第54-62页
    4.1 全量对举构式群的用法溯源第54-57页
        4.1.1 明代末期——全量对举构式的出现第54页
        4.1.2 清代——全量对举构式的发展第54-55页
        4.1.3 民国时期——全量对举构式的完善第55-56页
        4.1.4 构式群历时演变分析第56-57页
    4.2 全量对举构式形成的原因第57-59页
        4.2.1 汉语历史发展的影响第57-58页
        4.2.2 结构自身特点的影响第58页
        4.2.3 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第58-59页
    4.3 全量对举构式群的形成机制第59-61页
        4.3.1 转喻机制第59-60页
        4.3.2 典型事物的类化第60页
        4.3.3 明示—推理机制第60-61页
    4.4 小结第61-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中小型注塑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信息资源配置策略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