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智能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中文摘要第7-8页
英文摘要第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第一节 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的意义第9-10页
        1.1 电压无功控制的重要性第9页
        1.2 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的目的第9-10页
    第二节 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第10-12页
        2.1 控制方法的应用及其局限性第10-12页
    第三节 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第12-14页
        3.1 主要功能第12-13页
        3.2 优缺点分析第13页
        3.3 改进措施分析第13-14页
    第四节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4-16页
第二章 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第16-26页
    第一节 九区域控制方法第16-17页
    第二节 电力系统相关理论第17-26页
        2.1 变压器的等值电路第18-19页
        2.2 电压无功控制的连续模型第19-21页
        2.3 电压无功控制的离散模型第21-22页
        2.4 用到的变压器的相关参数第22页
        2.5 无功功率平衡、电压调整及无功功率与电压的关系第22-23页
        2.6 并联电容器补偿容量的计算第23-24页
        2.7 并联电容器的放电和对谐波的影响第24-25页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的实现基础第26-37页
    第一节 采集系统的基本框图第26-27页
        1.1 采集系统的技术要求第26页
        1.2 采集系统的基本组成第26-27页
    第二节 采集系统的基础理论第27-31页
        2.1 滤波电路第27页
        2.2 测量放大器(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LA)第27-28页
        2.3 采样保持第28-29页
        2.4 通过速率分析第29-30页
        2.5 模/数转换器第30-31页
    第三节 高速采集系统应具备的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第31-32页
        3.1 高速采集系统应具备的条件第31-32页
        3.2 电压无功控制系统中高速采集应注意的问题第32页
    第四节 高速采集系统的在电压无功控制系统中的实现第32-37页
        4.1 采样通道分析第32页
        4.2 采样结果计算第32-34页
        4.3 PC7488A/D转换板采样第34-35页
        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的模糊控制器设计第37-46页
    第一节 模糊控制理论第37-38页
        1.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特点第37-38页
        1.2 模糊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第38页
    第二节 电压无功控制系统控制核心的实现第38-46页
        2.1 传统九区域控制方法的计算机实现第38-39页
        2.2 模糊控制的实现第39-44页
        2.3 模糊控制算法的进一步讨论第44-45页
        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的实现第46-82页
    第一节 变电站现场第46-47页
    第二节 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的实现方式第47-48页
    第三节 系统总体设计第48-58页
        3.1 设计目标第48-49页
        3.2 设计要求第49页
        3.3 系统的具体功能要求第49-50页
        3.4 控制原理第50页
        3.5 硬件设计第50-52页
        3.6 软件设计第52-57页
        3.7 设计中注意的问题第57-58页
    第四节 软件详细设计第58-60页
    第五节 Windows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第60-68页
        5.1 WDM介绍第60页
        5.2 Windows98系统结构第60-62页
        5.3 Windows98中的高精度定时器的实现方式第62页
        5.4 使用CustomTimerDpc例程实现高频率采样第62-66页
        5.5 使用外部定时器第66-68页
        5.6 小结第68页
    第六节 Windows分布式组件设计与实现第68-77页
        6.1 分布式系统概述第69-70页
        6.2 选用分布式设计方式的优点第70-71页
        6.3 DCOM介绍第71页
        6.4 DCOM实现细节第71-72页
        6.5 DCOM结构第72-73页
        6.6 代理与占位模块第73页
        6.7 DCOM接口第73-74页
        6.8 电压无功控制系统中DCOM组件的实现第74-77页
    第七节 其它组件的实现第77-82页
        7.1 数据库设计第77-79页
        7.2 网络应用设计第79-80页
        7.3 基于DCOM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第80-81页
        小结第81-82页
结束语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营销绩效分析中区域市场难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下一篇:离心泵叶轮CAD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