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寄生虫病论文--蠕虫病论文--吸虫病论文--血吸虫病论文

血吸虫病疫区典型杀螺剂的检测方法与植物修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1.1 杀螺剂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杀螺剂植物修复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8页
        2.1 杀螺剂的研究进展第13-18页
            2.1.1 五氯酚及其钠盐的理化性质第13-14页
            2.1.2 五氯酚及其钠盐的毒性第14页
            2.1.3 五氯酚及其钠盐的环境行为第14-15页
            2.1.4 五氯酚及其钠盐的相关研究进展第15-18页
        2.2 植物修复相关研究第18页
    3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18-19页
        3.1 研究内容第18页
        3.2 研究目标第18-19页
第二章 氯代酚类检测方法的建立第19-2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1.1 仪器与设备第19页
        1.2 试剂与材料第19页
        1.3 检测条件(气相色谱-质谱条件)第19页
        1.4 仪器方法第19页
        1.5 样品预处理第19-20页
        1.6 衍生化方法第20页
        1.7 氯代酚校正曲线的制作第20页
        1.8 加标回收率实验和仪器检测限(LODs)第2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0-25页
        2.1 气相色谱-质谱的条件优化第20-21页
        2.2 洗脱条件的选择第21页
        2.3 离子分析及色谱图第21-24页
        2.4 校正曲线线性关系、检测限、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第24-25页
    3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杀螺剂成分分析及种子萌发实验第26-3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6-28页
        1.1 仪器与试剂第26页
        1.2 实验方法第26-28页
            1.2.1 杀螺剂中酚类含量测定第26-27页
            1.2.2 种子萌发实验第27-28页
    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8-33页
        2.1 结果分析第28-32页
            2.1.1 杀螺剂中酚类含量第28页
            2.1.2 杀螺剂对三叶草、高羊茅、百慕大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8-32页
        2.2 讨论第32-33页
    3 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不同植物对杀螺剂中五氯酚的富集研究第34-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1.1 试验材料第34页
        1.2 仪器设备第34页
        1.3 GC-MS检测条件第34-35页
        1.4 实验方法第35-36页
            1.4.1 盆栽试验设计第35页
            1.4.2 样品提取与衍生化第35-36页
    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6-47页
        2.1 高羊茅对杀螺剂中五氯酚修复的情况分析第36-37页
            2.1.1 高羊茅对杀螺剂中五氯酚的富集情况分析第36页
            2.1.2 种植高羊茅的土壤中五氯酚残留量分析第36-37页
            2.1.3 讨论第37页
        2.2 百慕大对杀螺剂中五氯酚修复的情况分析第37-38页
            2.2.1 百慕大对杀螺剂中五氯酚的富集情况分析第37-38页
            2.2.2 种植百慕大的土壤中五氯酚残留量分析第38页
            2.2.3 讨论第38页
        2.3 三叶草对杀螺剂中五氯酚修复的情况分析第38-40页
            2.3.1 三叶草对杀螺剂中五氯酚修复的情况分析第38-39页
            2.3.2 种植三叶草的土壤中五氯酚残留量分析第39-40页
            2.3.3 讨论第40页
        2.4 未种植植物的土壤中五氯酚残留量分析第40-41页
        2.5 五氯酚在植物体内富集和土壤中残留的差异性分析第41-44页
        2.6 三种植物对PCP的生物富集因子变化动态第44-45页
            2.6.1 高羊茅对PCP的生物富集因子变化动态第44页
            2.6.2 百慕大对PCP的生物富集因子变化动态第44-45页
            2.6.3 三叶草对PCP的生物富集因子变化动态第45页
        2.7 五氯酚在不同植物体内的BCF显著性差异分析第45-46页
        2.8 讨论第46-47页
    3 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结论第48-50页
    1 总结第48页
        1.1 氯代酚类检测方法第48页
        1.2 杀螺剂成分分析及种子萌发实验第48页
        1.3 不同植物对杀螺剂中五氯酚的富集研究第48页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48-49页
    3 本研究还需深入探讨之处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7页
致谢第57-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尼罗罗非鱼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筛选、应用及性别决定候选基因sdY的分子克隆
下一篇:斑马鱼Somatostatin-3基因敲降胚胎的营救及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