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模式生物斑马鱼 | 第11-13页 |
1.1.1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 | 第11-12页 |
1.1.2 斑马鱼模式生物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 生长抑素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2.1 生长抑素的前体加工 | 第14-15页 |
1.2.2 生长抑素的组织表达 | 第15页 |
1.2.3 生长抑素生理机能 | 第15-17页 |
1.2.4 生长抑素分泌的调节 | 第17页 |
1.2.5 生长抑素家族新成员 | 第17-18页 |
1.3 生长抑素受体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3.1 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调控 | 第18页 |
1.3.2 生长抑素受体信号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1-23页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2.2 研究范围和内容 | 第22页 |
2.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45页 |
3.1 材料与试剂 | 第23-28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23-27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45页 |
3.2.1 斑马鱼胚胎总R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3.2.2 斑马鱼胚胎总RNA的检测 | 第29页 |
3.2.3 引物设计和Morpholinos的合成 | 第29-30页 |
3.2.4 去除RNA中少量的DNA | 第30页 |
3.2.5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 第30-31页 |
3.2.6 PCR扩增 | 第31页 |
3.2.7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 | 第31页 |
3.2.8 PCR扩增产物胶回收 | 第31-32页 |
3.2.9 连接反应 | 第32页 |
3.2.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2-33页 |
3.2.11 转化 | 第33-34页 |
3.2.12 转化子的培养 | 第34页 |
3.2.13 质粒D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3.2.14 连接产物测序 | 第35页 |
3.2.15 pCS2+EGFP载体的构建 | 第35页 |
3.2.16 pCS2+SS3 MO EGFP功效验证载体构建 | 第35-36页 |
3.2.17 pCS2+SS3 EGFP融合表达载体构建 | 第36-37页 |
3.2.18 pCS2+SS3 kzm载体构建 | 第37-38页 |
3.2.19 SS3 mRNA的体外转录 | 第38-41页 |
3.2.20 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的合成 | 第41-42页 |
3.2.21 斑马鱼整胚原位杂交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5-65页 |
4.1 结果与分析 | 第45-60页 |
4.1.1 斑马鱼胚胎总RNA提取的效果检测 | 第45页 |
4.1.2 营救基因扩增结果 | 第45-46页 |
4.1.3 营救基因扩增测序结果 | 第46-48页 |
4.1.4 pCS2+SS3 MO EGFP功效验证载体构建及在体表达 | 第48-51页 |
4.1.5 pCS2+SS3 EGFP融合表达载体构建及在体表达 | 第51-54页 |
4.1.6 pCS2+SS3 kzm载体构建 | 第54-55页 |
4.1.7 体外转录合成的Capped SS3 mRNA的完整性检测 | 第55页 |
4.1.8 体外合成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检测 | 第55-56页 |
4.1.9 SS3和SS4敲降及营救胚胎胰岛素mRNA表达分析 | 第56-58页 |
4.1.10 SS3和SS4双敲降以及SS3 mRNA营救后胚胎表型的变化 | 第58-60页 |
4.2 结果讨论 | 第60-65页 |
4.2.1 反义吗啉环寡聚核苷酸敲降技术 | 第60页 |
4.2.2 SS3 MOs功效验证 | 第60页 |
4.2.3 斑马鱼胚胎SS3基因对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调节 | 第60-62页 |
4.2.4 SS3 MOs和SS4 MOs双敲降后对胚胎表型影响及SS3 mRNA表型营救 | 第62-6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83-85页 |
缩写词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