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第三人搜查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目录第6-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第三人搜查的概述第10-15页
 一、第三人搜查的概念与立法例第10页
 二、第三人搜查的分类第10-11页
  (一) 以搜查对象为标准,可以将第三人搜查分为对第三人“本人的人身”进行的搜查和对第三人“所有的物品”进行的搜查第10-11页
  (二) 以在搜查过程中是否得到第三人同意为分类标准,可将其分为得到第三人同意的第三人搜查和未经第三人同意的第三人搜查第11页
  (三) 以搜查中第三人的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对特定第三人的搜查和对不特定第三人的搜查第11页
 三、第三人搜查的性质第11-13页
  (一) 第三人搜查是一种国家公权力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干预的行为第11-12页
  (二) 第三人搜查是对被追诉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基本权利的进行干预行 为第12-13页
 四、第三人搜查的的正当性理由第13-15页
  (一)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客观需要第13页
  (二) 发现,收集证据的客观需要第13-15页
第二章 第三人搜查应遵照的基本法律原则第15-19页
 一、法律保留原则第15-16页
  (一) 法律保留原则的基本含义第15页
  (二) 法律保留原则在第三人搜查制度中的应用第15-16页
  (三) 法律保留原则适用于第三人搜查所应该注意的问题第16页
 二、比例原则第16-18页
  (一) 比例原则的基本含义第16-17页
  (二) 比例原则在第三人搜查制度中的应用第17页
  (三) 适用比例原则应当注意到的问题第17-18页
 三、令状原则第18-19页
第三章 对第三人搜查相关要素的界定第19-27页
 一、对搜查的界定第19-21页
  (一) 对搜查的传统界定——以物理侵入或接触为认定标准第19-20页
  (二) 对搜查的新界定——以是否侵犯公民合理的隐私期待作为认定标准第20-21页
 二、对第三人界定第21-27页
  (一) 德国模式下对第三人的界定第21-22页
  (二) 英美模式对第三人的界定第22-23页
  (三) 对第三人范围的界定第23-27页
第四章 第三人搜查的发动要件第27-39页
 一、第三人搜查发动的形式要件:令状原则要求第27-29页
  (一) 令状原则的含义第27页
  (二) 令状原则的具体要求第27-29页
 二、第三人搜查发动的实质要件第29-37页
  (一) 各国,各地区关于发动第三人搜查的实质要件第30-33页
  (二) 德国模式与英美模式立法例比较第33-35页
  (三) 为第三人设置更严格的实质要件的理由第35-37页
 三、第三人搜查发动要件的替代性要件—第三人同意第37-39页
  (一) 在第三人搜查中同意的自愿性问题第37-38页
  (二) 保障同意自愿性的程序—告知义务的履行第38-39页
第五章 对第三人实施非法搜查与非法证据排除第39-43页
 一、对非法搜查引发的证据排除规则中的当事人适格问题第39-40页
 二、关于当事人适格相关学说理论第40-43页
  (一) 个人权利理论第40页
  (二) 规范理论第40页
  (三) 目标理论第40-41页
  (四) 折中的解决之法—特定关系模式第41-43页
第六章 我国现行的第三人搜查制度以及制度的完善机制第43-48页
 一、我国现行的第三人搜查制度的概述第43页
 二、我国现行第三人搜查制度所存在的问题第43-45页
  (一) 关于对第三人搜查的定性出现偏差第44页
  (二) 对第三人搜查的发动要件缺失第44页
  (三) 对于何谓“第三人”缺乏明确的界定第44页
  (四) 在对搜查第三人的权利救济方面立法缺失第44-45页
 三、完善我国第三人搜查制度的几点建议第45-48页
  (一) 第三人的界定问题第45页
  (二) 是否对第三人搜查的问题设置更高实质的发动要件第45-47页
  (三) 对第三人进行非法搜查后,第三人权利救济问题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被告人认罪问题研究
下一篇:死刑案件程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