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一)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0页 |
(二)学生发展的需求 | 第10-11页 |
(三)现代社会现状的需求 | 第11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一)关于学习习惯现状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关于学习习惯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3-15页 |
(三)关于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改进策略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四)对现有研究的分析 | 第16-17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一)习惯 | 第17页 |
(二)学习习惯 | 第17页 |
1.学习习惯的定义 | 第17页 |
2.学习习惯的分类 | 第17页 |
(三)不良学习习惯 | 第17-18页 |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一)关键期理论 | 第18页 |
(二)最近发展区 | 第18页 |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文献法 | 第19页 |
(二)个案研究法 | 第19页 |
(三)访谈法 | 第19页 |
(四)课堂观察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 | 第20-46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20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20页 |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 | 第20-46页 |
(一)运用访谈法进行现状调查 | 第21-26页 |
1.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 | 第22-23页 |
2.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及归因 | 第23-24页 |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 第24-26页 |
(二)运用课堂观察法进行现状调查 | 第26-43页 |
1.课前学习习惯现状 | 第26-28页 |
(1)预习的习惯 | 第26页 |
(2)准备学习用具的习惯 | 第26-28页 |
2.课堂学习习惯现状 | 第28-40页 |
(1)听讲习惯 | 第29-32页 |
(2)发言习惯 | 第32-37页 |
(3)质疑习惯 | 第37-40页 |
3.课后学习习惯现状 | 第40-43页 |
(1)完成作业的习惯 | 第40-41页 |
(2)检查作业的习惯 | 第41-42页 |
(3)复习的习惯 | 第42-43页 |
(三)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现状调查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分析 | 第46-52页 |
一、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 | 第46-48页 |
(一)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引导 | 第46页 |
(二)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引导 | 第46-48页 |
二、忽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强化作用 | 第48-50页 |
(一)家长缺乏科学地培养学生课后学习习惯的意识 | 第48-49页 |
(二)家长缺乏与教师交流目前孩子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 | 第49-50页 |
三、学生缺乏形成学习习惯的意识 | 第50-52页 |
(一)学生缺乏对不良学习习惯的认识 | 第50-51页 |
(二)学生缺乏模仿身边榜样的意识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改善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有效对策 | 第52-67页 |
一、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作用 | 第52-58页 |
(一)教师注重对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培养 | 第52-54页 |
1.教师对Z同学课前不良预习习惯的干预 | 第52-53页 |
2.教师对H同学课前不良学具准备习惯的干预 | 第53-54页 |
(二)注重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 第54-58页 |
1.改善学生不良的课堂听讲习惯 | 第54-56页 |
2.改善学生不良的课堂发言习惯 | 第56-58页 |
3.改善学生不良的课堂质疑习惯 | 第58页 |
二、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强化作用 | 第58-63页 |
(一)抓住关键期科学地改善不良学习习惯 | 第59页 |
(二)家长与教师增进交流帮助孩子改善课后不良学习习惯 | 第59-63页 |
1.家长对Z同学课后不良作业完成习惯的干预 | 第60-61页 |
2.家长和教师对H同学课后不良学习习惯的干预 | 第61-63页 |
三、培养学生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 第63-67页 |
(一)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 | 第64-65页 |
(二)积极地与榜样交流克服自身不良学习习惯 | 第65-67页 |
1.积极地与班级同伴进行交流学习 | 第65页 |
2.班主任树立榜样作用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1 | 第71-72页 |
附录2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