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目录第10-12页
1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1 理论意义第14页
        1.2.2 现实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第15-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页
    1.5 创新点与重难点第17-19页
2 理论概述第19-30页
    2.1 主流学派关于国债规模的论述第19-22页
    2.2 我国国债规模适度性的研究第22-25页
        2.2.1 适度控制国债规模第23-24页
        2.2.2 适当扩大国债规模第24-25页
    2.3 国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25-28页
        2.3.1 财政收支是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第25-27页
        2.3.2 经济增长是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第27-28页
        2.3.3 其他影响国债规模的经济因素第28页
    2.4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评述第28-30页
3 我国国债规模分析第30-36页
    3.1 我国国债发行概况第30-31页
    3.2 我国国债规模分析第31-34页
        3.2.1 数据及其处理第31-32页
        3.2.2 国债依存度第32页
        3.2.3 国债偿债率第32-33页
        3.2.4 国债负担率第33-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6页
4 我国国债适度规模的数理模型推导第36-44页
    4.1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的传导机制第36-38页
    4.2 基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的数理模型第38-40页
    4.3 基于政府财政偿债能力的数理模型第40-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5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第44-56页
    5.1 模型设定第44-49页
        5.1.1 相关变量解释第44-45页
        5.1.2 平稳性检验第45-49页
    5.2 模型调整第49-52页
    5.3 模型解析第52-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6 结论与建议第56-61页
    6.1 结论第56-58页
    6.2 政策性建议第58-61页
        6.2.1 确定国债的最优发行规模,建立债偿基金第58-59页
        6.2.2 优化国债结构,丰富应债主体第59页
        6.2.3 实行相机抉择国债发行时段的策略第59-60页
        6.2.4 加强国债监管机制,发挥国债导向性作用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第64-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实践研究
下一篇:初中数学专家型与新手型教师课堂提问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