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1 定性与定量结合法 | 第12页 |
1.3.2 理论与实践结合法 | 第12页 |
1.3.3 对比分析法 | 第12页 |
1.4 框架结构及创新之处 | 第12-15页 |
1.4.1 框架结构 | 第12-13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2章 民营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精神问题概述 | 第15-21页 |
2.1 民营企业相关问题概述 | 第15-16页 |
2.1.1 民营企业的界定 | 第15页 |
2.1.2 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地位 | 第15-16页 |
2.2 民营企业员工相关问题概述 | 第16-18页 |
2.2.1 民营企业员工的界定 | 第16页 |
2.2.2 民营企业员工队伍的发展状况 | 第16-18页 |
2.3 爱岗敬业精神相关问题概述 | 第18-21页 |
2.3.1 爱岗敬业精神的内涵 | 第18-19页 |
2.3.2 爱岗敬业精神的发展状况 | 第19-21页 |
第3章 加强民营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 第21-28页 |
3.1 加强民营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培育对国家的重要性 | 第21-23页 |
3.1.1 促进经济发展 | 第21页 |
3.1.2 促进政治稳定 | 第21页 |
3.1.3 促进法制建设 | 第21-22页 |
3.1.4 促进社会和谐 | 第22页 |
3.1.5 促进文化进步 | 第22-23页 |
3.2 加强民营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培育对企业的重要性 | 第23-25页 |
3.2.1 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 第23-24页 |
3.2.2 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 第24页 |
3.2.3 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 第24-25页 |
3.3 加强民营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培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 第25-28页 |
3.3.1 有助于实现事业成功 | 第25-26页 |
3.3.2 有助于保障身心健康 | 第26页 |
3.3.3 有助于实现人生价值 | 第26-28页 |
第4章 民营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培育工作的现状 | 第28-36页 |
4.1 民营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培育工作的成就 | 第28-30页 |
4.1.1 绝大多数员工具有较强的爱岗敬业精神 | 第28页 |
4.1.2 绝大多数企业注重对员工进行爱岗敬业培育 | 第28-29页 |
4.1.3 国家以多种形式肯定员工个人价值 | 第29-30页 |
4.2 民营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培育工作的不足 | 第30-31页 |
4.2.1 少数员工队伍爱岗敬业精神淡薄 | 第30页 |
4.2.2 少数企业忽视爱岗敬业精神培育 | 第30-31页 |
4.2.3 社会看待民营企业存有偏见 | 第31页 |
4.3 民营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培育工作不足的原因 | 第31-36页 |
4.3.1 员工个人精神缺失 | 第32-33页 |
4.3.2 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 第33-34页 |
4.3.3 激励制度存在问题 | 第34-35页 |
4.3.4 社会价值观的缺失 | 第35-36页 |
第5章 民营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培育的对策 | 第36-44页 |
5.1 员工自我的培训升级 | 第36-37页 |
5.1.1 强化责任意识 | 第36页 |
5.1.2 注重职业规划 | 第36-37页 |
5.1.3 培养职业荣誉感 | 第37页 |
5.2 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 第37-39页 |
5.2.1 树立企业家的模范作用 | 第37页 |
5.2.2 重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 第37-38页 |
5.2.3 开展爱岗敬业培训教育 | 第38页 |
5.2.4 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 第38-39页 |
5.3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 第39-40页 |
5.3.1 物质激励与情感激励并重 | 第39-40页 |
5.3.2 加强对员工的事业激励 | 第40页 |
5.3.3 提高激励机制的透明度 | 第40页 |
5.4 借鉴国有企业的经验 | 第40-42页 |
5.4.1 招聘考核的严谨 | 第41页 |
5.4.2 社会保障的健全 | 第41-42页 |
5.5 参考外资企业的做法 | 第42-44页 |
5.5.1 激发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 第42页 |
5.5.2 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终身性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