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0页 |
1.1 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研究概述 | 第10-15页 |
1.1.1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概述 | 第10-13页 |
1.1.1.1 兴奋性中毒 | 第11页 |
1.1.1.2 氧化应激和硝化应激 | 第11-12页 |
1.1.1.3 炎症 | 第12-13页 |
1.1.2 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 第13-14页 |
1.1.3 脑中风病理进程中的代谢通路改变 | 第14-15页 |
1.1.3.1 三羧酸循环 | 第14页 |
1.1.3.2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 第14页 |
1.1.3.3 谷氨酸-NMDA和谷氨酸-AMPA代谢路径 | 第14-15页 |
1.2 代谢组学研究概述 | 第15-18页 |
1.2.1 代谢组学概念 | 第15页 |
1.2.2 代谢组学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3 代谢组学的主要测定方法 | 第16页 |
1.2.4 代谢组学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16-18页 |
1.2.4.1 主成分分析 | 第17页 |
1.2.4.2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式分析 | 第17-18页 |
1.3 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概述 | 第18-20页 |
1.3.1 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概念 | 第18页 |
1.3.2 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的优缺点 | 第18页 |
1.3.3 基于NMR代谢组学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早期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 | 第20-39页 |
2.1 前言 | 第2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2.1 试剂和材料 | 第20-21页 |
2.2.2 仪器和计算机软件 | 第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3.1 动物实验和组织的收集 | 第21-22页 |
2.3.2 NMR样本的制备 | 第22页 |
2.3.3 NMR数据的采集 | 第22页 |
2.3.4 代谢物统计相关分析 | 第22-23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3-35页 |
2.4.1 脑组织水溶性萃取液的~1H NMR谱 | 第23-27页 |
2.4.2 小鼠脑组织的多变量分析和相关代谢物的变化 | 第27-35页 |
2.5 讨论 | 第35-38页 |
2.5.1 雌性小鼠脑缺血再灌注代谢机制的变化 | 第35-37页 |
2.5.1.1 能量代谢受干扰 | 第35-36页 |
2.5.1.2 氨基酸代谢紊乱 | 第36页 |
2.5.1.3 氧化应激 | 第36页 |
2.5.1.4 神经细胞损伤 | 第36-37页 |
2.5.2 雄性小鼠脑缺血再灌注代谢机制的变化 | 第37-38页 |
2.6 结论 | 第38-39页 |
第3章 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的MCAO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研究 | 第39-61页 |
3.1 前言 | 第39-40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3.2.1 试剂和材料 | 第40页 |
3.2.2 仪器和计算机软件 | 第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3.3.1 动物实验和组织的收集 | 第40-41页 |
3.3.2 NMR数据的采集 | 第41页 |
3.3.3 代谢物统计相关分析 | 第41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1-55页 |
3.4.1 脑组织水溶性萃取液的~1H NMR谱 | 第41-45页 |
3.4.2 大鼠皮层的多变量统计分析和相关代谢物水平变化 | 第45-49页 |
3.4.3 大鼠海马的多变量统计分析和相关代谢物水平变化 | 第49-52页 |
3.4.4 大鼠纹状体的多变量统计分析和相关代谢物水平变化 | 第52-55页 |
3.5 讨论 | 第55-60页 |
3.5.1 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MCAO大鼠左脑代谢通路改变和相关联的脑损伤病理分子机制 | 第56-58页 |
3.5.1.1 能量代谢 | 第56页 |
3.5.1.2 神经细胞代谢 | 第56-57页 |
3.5.1.3 氧化应激 | 第57页 |
3.5.1.4 脂类代谢 | 第57-58页 |
3.5.2 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MCAO大鼠右脑代谢通路改变和相关联的脑损伤病理分子机制 | 第58-60页 |
3.6 结论 | 第60-61页 |
第4章 总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