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农村财政论文

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优化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第13-16页
Abstract第16-19页
1 绪论第20-28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20-21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21-23页
    1.3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第23-25页
        1.3.1 研究的内容第23-24页
        1.3.2 研究的目标第24-25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5-26页
        1.4.1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4.2 技术路线第26页
    1.5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第26-28页
2 相关文献综述第28-38页
    2.1 关于政府投资工程监管方面的研究第28页
    2.2 关于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绩效评价的研究第28-30页
    2.3 关于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监管模式的研究第30-31页
    2.4 关于财政农业投入资金后评价及第三方评价的研究第31-34页
    2.5 已有研究对本文的启发和借鉴第34-35页
    2.6 相关概念说明第35-38页
        2.6.1 财政农业投入第35-36页
        2.6.2 政府监管第36-38页
3 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8-48页
    3.1 公共财政理论第38-40页
    3.2 系统优化理论第40-41页
    3.3 项目管理理论第41-42页
    3.4 反馈控制理论第42-43页
    3.5 国家财政投资项目监管的方法第43-48页
        3.5.1 反馈控制方法第43-44页
        3.5.2 监测与评价方法第44-45页
        3.5.3 后评价方法第45-48页
4 我国现行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及实施状况第48-63页
    4.1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现状分析第48-55页
        4.1.1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发展历程第48-51页
        4.1.2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构成第51-55页
    4.2 财政农业投入现行监管模式第55-56页
    4.3 财政农业投入现行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56-63页
        4.3.1 存在问题第56-59页
        4.3.2 原因分析第59-63页
5 国(境)外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分析及借鉴第63-78页
    5.1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第63-68页
        5.1.1 美国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第63-65页
        5.1.2 英国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第65-67页
        5.1.3 德国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第67-68页
    5.2 亚洲主要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第68-73页
        5.2.1 日本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第68-70页
        5.2.2 韩国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第70-71页
        5.2.3 印度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第71-73页
    5.3 我国台湾地区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第73-74页
    5.4 国(境)外财政农业投入监管经验及启示第74-78页
6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优化设计的总体思路第78-96页
    6.1 优化设计的总目标第78-82页
        6.1.1 依法依规性的目标第78-79页
        6.1.2 经济社会效益性的目标第79页
        6.1.3 生态文明性的目标第79-82页
    6.2 优化设计的原则第82-85页
        6.2.1 监督与服务原则第82-83页
        6.2.2 预防与堵漏原则第83页
        6.2.3 奖励与制裁原则第83页
        6.2.4 专业监督与社会监督原则第83-84页
        6.2.5 坚持分级实施原则第84页
        6.2.6 依法监管原则第84-85页
    6.3 优化设计的风险控制第85-91页
        6.3.1 监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第85-87页
        6.3.2 财政农业投入决策风险控制第87-89页
        6.3.3 财政农业投入实施风险控制第89-90页
        6.3.4 财政农业投入监管风险控制第90-91页
    6.4 优化设计的总体思想第91-96页
        6.4.1 全过程监管的制度安排第91-93页
        6.4.2 引入国内外先进理念和信息化技术第93页
        6.4.3 强化监管的执行力第93-96页
7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监管优化模式的构成及运行机制第96-137页
    7.1 优化模式的构成第96-112页
        7.1.1 财政农业投入监管优化模式第96-97页
        7.1.2 优化模式的监管主体第97-99页
        7.1.3 优化模式监管的网络信息平台第99-102页
        7.1.4 优化模式的组织保障第102-106页
        7.1.5 优化模式的监管方式第106-112页
    7.2 优化模式的新组份第112-115页
        7.2.1 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价和项目后评价方法加强评价监管第112-113页
        7.2.2 立体化建构的监管模式第113-114页
        7.2.3 拓展和强化的监管主体第114页
        7.2.4 强化高科技方法的监管手段第114-115页
    7.3 优化模式的监管内容第115-118页
        7.3.1 财政农业投入管理体制分配关系第115页
        7.3.2 财政农业投入内控机制运行情况第115-116页
        7.3.3 财政农业投入预算编制与执行第116页
        7.3.4 财政农业投资收入与支出活动第116页
        7.3.5 财政部门农业投入工作管理情况第116-118页
    7.4 优化模式的运行机制第118-134页
        7.4.1 优化模式实行分级监管制度第118页
        7.4.2 优化模式的运行机制第118-122页
        7.4.3 优化模式省级财政专职监管机构权力运行第122-127页
        7.4.4 优化模式市县财政监管权力运行第127-128页
        7.4.5 优化模式审计部门监管权力运行第128-134页
    7.5 优化模式运行的特点第134-137页
8 网络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第137-164页
    8.1 网络信息平台第137-138页
        8.1.1 设计背景第137页
        8.1.2 建设目标第137-138页
        8.1.3 建设任务第138页
    8.2 财政农业投入监管信息平台设计模型第138-142页
        8.2.1 网络信息平台设计的原理模型第138-139页
        8.2.2 数据交换原理模型第139-142页
    8.3 系统设计实现第142-145页
        8.3.1 设计原则第142页
        8.3.2 总体架构第142-144页
        8.3.3 数据流设计第144-145页
    8.4 应用软件第145-148页
        8.4.1 软件总体应用模型第145-146页
        8.4.2 系统功能描述第146-148页
    8.5 云平台第148-153页
        8.5.1 云计算的定义第148-150页
        8.5.2 财政农业投入监管信息平台的云平台架构第150-152页
        8.5.3 引入云计算技术的重大意义第152-153页
    8.6 数据交换第153-161页
        8.6.1 数据交换方式第153-155页
        8.6.2 交换方式选择第155-156页
        8.6.3 数据交换规范第156-159页
        8.6.4 数据交换的实现第159-161页
    8.7 网络拓扑结构第161-162页
    8.8 技术路线第162-164页
9 财政农业投入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及案例分析第164-207页
    9.1 农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一般内容、方法及工作原则第167-172页
        9.1.1 农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一般内容第167-170页
        9.1.2 农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一般方法及工作原则第170-172页
    9.2 农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评价内容第172-184页
        9.2.1 财政农业投入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第172-176页
        9.2.2 农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第176-184页
    9.3 广东省财政厅财政农业投入项目第三方评价暨后评价效果实证分析第184-205页
        9.3.1 广东财政农业投入项目第三方评价简况第184-186页
        9.3.2 第三方绩效评价项目正向效应及其优化提高监管效果分析第186-205页
    9.4 第三方绩效评价优化财政投入项目监管作用分析第205-207页
10 研究的基本结论及监管优化模式实施的配套措施第207-215页
    10.1 研究的基本结论第207-208页
    10.2 监管优化模式实施的配套措施第208-215页
        10.2.1 转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第208-209页
        10.2.2 建立完善的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法律体系第209-210页
        10.2.3 切实优化“三农”发展的舆论环境第210页
        10.2.4 大力推行财政农业投入政务公开第210-211页
        10.2.5 加强技术及人才队伍建设第211-213页
        10.2.6 引入第三方的绩效评价制度第213-215页
参考文献第215-22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接受)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第227-228页
致谢第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团队理论的“村两委”团队学习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井冈山老区为例
下一篇:芜菁花叶病毒CI蛋白参与病毒复制和运动及其与寄主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