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平阳县建设温州大都市区南部副中心城市战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8页
        1.3.1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8页
        1.3.3 研究述评第18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存在的创新点第19-20页
2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第20-22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20-21页
        2.1.1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第20页
        2.1.2 城市管理理论第20页
        2.1.3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第20-21页
    2.2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2页
        2.2.1 大都市区概念第21页
        2.2.2 副中心城市概念第21-22页
3 平阳县建设温州大都市区南部副中心城市SWOT分析第22-32页
    3.1 平阳县基本情况第22页
    3.2 优势分析第22-25页
        3.2.1 地理区位优势第22-24页
        3.2.2 自然资源优势第24页
        3.2.3 文化民俗优势第24页
        3.2.4 人居环境优势第24-25页
    3.3 劣势分析第25-28页
        3.3.1 城市规模小、配套不齐全第25-26页
        3.3.2 交通体系不健全第26页
        3.3.3 工业“低小散”问题突出第26-27页
        3.3.4 要素保障不足第27-28页
        3.3.5 征地拆迁成本过高第28页
    3.4 机遇分析第28-30页
        3.4.1 温州市政策引导所带来的机遇第28-29页
        3.4.2 平阳县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第29页
        3.4.3 平阳县大力推进工业、服务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第29-30页
    3.5 外部威胁分析第30页
        3.5.1 周边县市区竞争威胁第30页
        3.5.2 上级政府推进产业转升级带来的威胁第30页
    3.6 小结第30-32页
4 国内外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实例和经验启示第32-38页
    4.1 建设实例第32-34页
        4.1.1 巴黎马恩拉瓦莱新城建设模式第32页
        4.1.2 东京临海副中心建设模式第32-33页
        4.1.3 高淳区打造“南京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模式第33-34页
        4.1.4 萧山区、滨江区打造杭州“江南副城”的模式第34页
    4.2 经验总结及启示第34-38页
        4.2.1 建设关键要素对比第34-35页
        4.2.2 多方合作是建设的基础第35-36页
        4.2.3 距离合理、交通便捷,能够有效减轻中心城区的居业压力第36页
        4.2.4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提升综合功能的关键第36-37页
        4.2.5 良好的环境与景观是新城的独特引力第37-38页
5 平阳县大都市区副中心城市建设需要重点协调的关系第38-40页
    5.1 城市化、工业化与生态化的关系第38页
    5.2 控制政府债务与加大建设投入的关系第38页
    5.3 市场、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在推进城市建设中的关系第38-39页
    5.4 依靠自身发展与依托温州大都市区中心城市发展的关系第39-40页
6 平阳县大都市区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路径选择第40-43页
    6.1 总体思路第40页
    6.2 路径选择第40-43页
        6.2.1 功能区划要从县级城市转向大都市区副中心第40页
        6.2.2 城乡结构要从二元化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第40-41页
        6.2.3 工业要从单纯的做大总量转向总量质量同时提升第41页
        6.2.4 人居环境、生态建设要从以环保为主转向以宜居宜游为主第41页
        6.2.5 交通体系建设要从内部通畅转向内通外畅第41-43页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43-49页
    7.1 结论与讨论第43页
    7.2 政策建议第43-49页
        7.2.1 提升城市的规模档次第44-45页
        7.2.2 建立外通内畅的交通体系第45页
        7.2.3 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第45-47页
        7.2.4 改善生态环境第47页
        7.2.5 优化发展的要素环境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管理研究
下一篇: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政府监督作用研究--以乐清市D村2013年村委会选举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