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生产论文

红葱提取物生物活性研究及其在食品化妆品中的应用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19页
    1.1 红葱概述第12页
    1.2 红葱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红葱的化学成分第12-13页
        1.2.2 红葱的生物活性概述第13-14页
    1.3 天然色素成分在食品应用中的研究概况第14-15页
    1.4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中的研究概况第15-18页
        1.4.1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功效第15-16页
        1.4.2 化妆品的安全及功效评价方法第16-18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红葱提取方法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第19-29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19-20页
        2.1.1 材料与试剂第19页
        2.1.2 仪器与设备第19-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2页
        2.2.1 红葱各极性提取物的制备第20页
        2.2.2 红葱化学成分系统预实验第20页
        2.2.3 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测定第20-21页
            2.2.3.1 显色剂的配制第20页
            2.2.3.2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0-21页
            2.2.3.3 总黄酮含量测定第21页
        2.2.4 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总蒽醌含量测定第21页
            2.2.4.1 显色剂的配制第21页
            2.2.4.2 大黄素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1页
            2.2.4.3 总蒽醌含量测定第21页
        2.2.5 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总多酚含量测定第21-22页
            2.2.5.1 总多酚测定反应条件考察第21-22页
            2.2.5.2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2页
            2.2.5.3 总多酚含量测定第22页
    2.3 结果第22-27页
        2.3.1 红葱化学成分系统预实验结果第22-23页
        2.3.2 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总黄酮含量第23-25页
            2.3.2.1 芦丁标准曲线第23页
            2.3.2.2 精密度试验第23页
            2.3.2.3 稳定性试验第23-24页
            2.3.2.4 重复性试验第24页
            2.3.2.5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24页
            2.3.2.6 总黄酮含量第24-25页
        2.3.3 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总蒽醌含量第25-26页
            2.3.3.1 大黄素标准曲线第25页
            2.3.3.2 精密度试验第25页
            2.3.3.3 稳定性试验:第25页
            2.3.3.4 重复性试验第25页
            2.3.3.5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25-26页
            2.3.3.6 总蒽醌含量第26页
        2.3.4 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总多酚含量第26-27页
            2.3.4.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第26-27页
            2.3.4.2 精密度试验第27页
            2.3.4.3 重复性试验第27页
            2.3.4.4 加样回收试验第27页
            2.3.4.5 总多酚含量第27页
    2.4 讨论第27-29页
第三章 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第29-36页
    3.1 仪器与试剂第29-30页
        3.1.1 材料与试剂第29-30页
        3.1.2 仪器与设备第30页
    3.2 实验方法第30-32页
        3.2.1 受试样品的制备第30-31页
        3.2.2 培养基的配制第31页
        3.2.3 菌悬液的制备第31页
        3.2.4 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第31页
        3.2.5 打孔法测定红葱各极性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第31-3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3.3.1 红葱乙醇粗提液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第32页
        3.3.2 红葱乙醇粗提液对供试菌的杀菌效果第32-33页
        3.3.3 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圈第33-35页
    3.4 讨论第35-36页
第四章 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第36-43页
    4.1 仪器与试剂第36-37页
        4.1.1 试剂第36页
        4.1.2 仪器第36-37页
    4.2 实验方法第37-39页
        4.2.1 红葱提取物的制备第37页
        4.2.2 FRAP法测定红葱各极性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第37-38页
            4.2.2.1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37页
            4.2.2.2 FRAP法测定步骤第37-38页
        4.2.3 红葱各极性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第38页
            4.2.3.1 主要试剂配制第38页
            4.2.3.2 样品测定步骤第38页
        4.2.4 红葱提取物清除·OH测定第38-39页
            4.2.4.1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39页
            4.2.4.2 样品测定步骤第39页
    4.3 结果第39-42页
        4.3.1 FRAP法测定结果第39-41页
        4.3.2 红葱各极性提取部位对DPPH·的清除能力第41页
        4.3.3 红葱各极性提取部位对·OH的清除能力第41-42页
    4.4 讨论第42-43页
第五章 红葱红色素抗氧化活性及pH值对其色素色泽的影响第43-54页
    5.1 仪器与试剂第43-44页
        5.1.1 材料与试剂第43页
        5.1.2 仪器第43-44页
    5.2 实验方法第44-46页
        5.2.1 提取溶剂的选择第44页
        5.2.2 吸收波长的选择第44页
        5.2.3 红葱红色素的提取第44-45页
            5.2.3.1 单因素试验第44-45页
            5.2.3.2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试验第45页
        5.2.4 红葱红色素抗氧化活性评价第45-46页
            5.2.4.1 样品前处理第45页
            5.2.4.2 红葱红色素色价测定第45页
            5.2.4.3 红葱红色素对DPPH·清除能力第45页
            5.2.4.4 红葱红色素对·OH清除能力第45-46页
        5.2.5 不同pH红葱红色素溶液的色度测定第46页
    5.3 结果第46-52页
        5.3.1 红葱红色素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第46-47页
        5.3.2 红葱红色素提取单因素试验结果第47-48页
            5.3.2.1 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影响第47页
            5.3.2.2 料液比对提取效果影响第47-48页
            5.3.2.3 超声时间对提取效果影响第48页
        5.3.3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试验第48-50页
        5.3.4 红葱红色素的色价第50页
        5.3.5 红葱红色素对DPPH·清除率第50-51页
        5.3.6 红葱红色素对·OH清除率第51-52页
        5.3.7 不同pH红葱红色素溶液的色度测定结果第52页
    5.4 讨论第52-54页
第六章 红葱饮料的制备第54-56页
    6.1 仪器与试剂第54页
        6.1.1 材料与试剂第54页
        6.1.2 仪器第54页
    6.2 制备方法第54-55页
        6.2.1 红葱水提液的制备第54页
        6.2.2 配方第54-55页
        6.2.3 制备流程第55页
        6.2.4 饮料口感和色泽采用感官定性描述分析法进行评价第55页
    6.3 讨论第55-56页
第七章 红葱乳液的制备及美白功效评价第56-64页
    7.1 仪器与试剂第56-57页
        7.1.1 试剂与材料第56-57页
        7.1.2 仪器第57页
    7.2 实验方法第57-60页
        7.2.1 红葱提取液的制备第57页
        7.2.2 红葱美白乳液的制备第57-58页
        7.2.3 红葱美白乳液的性能及稳定性考察指标第58页
        7.2.4 红葱美白乳液的皮肤斑贴试验第58页
        7.2.5 红葱美白乳液的保湿性能测试第58-59页
        7.2.6 红葱美白乳液的美白功效评价第59-60页
    7.3 结果第60-63页
        7.3.1 乳液性状及稳定性实验结果第60-61页
        7.3.2 皮肤斑贴试验结果第61页
        7.3.3 红葱美白乳液保湿性能测试结果第61页
        7.3.4 Lab色度系统美白测试结果第61-63页
    7.4 讨论第63-64页
第八章 总结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晶型DL1505抗糖尿病并发肝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香豆素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