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1.3.1 车间调度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动态调度类型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3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船体曲面分段车间生产性能研究 | 第17-33页 |
2.1 船舶制造车间作业分析 | 第17-20页 |
2.1.1 现代船舶造船模式分析 | 第17-18页 |
2.1.2 船舶分段生产工艺流程 | 第18-20页 |
2.1.3 船体曲面分段加工分析 | 第20页 |
2.2 生产能力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20-25页 |
2.2.1 Petri网原理 | 第21-22页 |
2.2.2 灰色随机petri网 | 第22-23页 |
2.2.3 灰色随机petri网的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2.3 制造系统的复杂性分析 | 第25-26页 |
2.3.1 信息熵理论 | 第25页 |
2.3.2 制造系统复杂性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2.4 船舶曲面分段生产实例分析 | 第26-32页 |
2.4.1 舷侧曲面分段的随机petri网模型 | 第26-28页 |
2.4.2 稳态概率求解 | 第28-29页 |
2.4.3 性能分析 | 第29-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面向效率和稳定性的船体混流装焊车间动态调度研究 | 第33-47页 |
3.1 船体混流装焊车间动态调度问题研究 | 第33-36页 |
3.1.1 船体曲面分段混流装焊车间调度问题描述 | 第33-34页 |
3.1.2 船舶曲面制造车间不确定因素分析 | 第34页 |
3.1.3 动态调度算法模型的修正 | 第34-36页 |
3.2 基于调度效率和调度稳定性的数学建模 | 第36-38页 |
3.2.1 数学建模 | 第36-37页 |
3.2.2 约束条件 | 第37-38页 |
3.3 免疫克隆算法 | 第38-43页 |
3.3.1 免疫克隆算法的流程 | 第39-40页 |
3.3.2 算法的改进 | 第40-42页 |
3.3.3 免疫克隆算法的编码和解码 | 第42-43页 |
3.4 算法验证与实例分析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船体混流装焊线的鲁棒-反应式动态调度研究 | 第47-65页 |
4.1 船舶曲面分段制造车间的动态调度策略 | 第47-50页 |
4.1.1 船舶曲面制造不确定调度策略 | 第47-48页 |
4.1.2 曲面分段车间的动态调度策略流程 | 第48-49页 |
4.1.3 曲面分段车间的反应式调度方法研究 | 第49-50页 |
4.2 数学建模 | 第50-52页 |
4.2.1 问题描述与目标函数 | 第50-52页 |
4.2.2 插入空闲时间的方法研究 | 第52页 |
4.3 免疫克隆多目标优化算法 | 第52-59页 |
4.3.1 算法流程 | 第53-55页 |
4.3.2 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改进 | 第55-58页 |
4.3.3 改进的克隆选择算法的步骤 | 第58页 |
4.3.4 测试结果与比较分析 | 第58-59页 |
4.4 实例测试与验证分析 | 第59-63页 |
4.4.1 实例测试分析 | 第59-61页 |
4.4.2 实例验证分析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曲面分段调度系统开发与应用实例 | 第65-79页 |
5.1 系统的设计与功能 | 第65-67页 |
5.1.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第65页 |
5.1.2 系统的结构功能 | 第65-66页 |
5.1.3 系统的开发环境和工具 | 第66-67页 |
5.2 系统的主要模块设计 | 第67-70页 |
5.2.1 生产计划模块 | 第67-69页 |
5.2.2 反应式车间调度结果模块 | 第69页 |
5.2.3 鲁棒-反应式车间调度结果模块 | 第69-70页 |
5.3 系统的性能测试与实例分析 | 第70-78页 |
5.3.1 实例分析一 | 第70-75页 |
5.3.2 实例分析二 | 第75-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总结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