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第四节 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一、题元理论 | 第14-15页 |
二、英语被动语态 | 第15-17页 |
三、样例学习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信息加工理论 | 第18-19页 |
二、概念学习 | 第19页 |
三、认知负荷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国内有关题元角色在被动语态中样例学习的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一、国外有关题元角色在被动语态的样例学习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二、国内有关题元角色在被动语态的样例学习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4-30页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24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第25-27页 |
一、被动语态测试试卷 | 第25-27页 |
二、统计软件SPSS19.0 | 第2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27页 |
二、量化分析法 | 第27页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测试结果数据分析 | 第30-42页 |
第一节 被动句的三种样例习得情况的调查结果 | 第30-42页 |
一、两个年级中学生对于英语被动语态的样例学习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 第30-35页 |
二、两个年级与三种不同类型的样例学习的简单效应检验 | 第35-37页 |
三、两个年级中学生和三种样例学习对被动句中的题元角色的习得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7-42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2-48页 |
第一节 英语被动句的三种样例习得情况的调查结果讨论 | 第42-45页 |
一、带有题元角色的标记样例帮助中学生习得被动语态的效果最好 | 第42-44页 |
二、中学生对被动语态的习得并没有随着年级的提升而提升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两个年级中学生和三种样例学习对被动句中的题元角色的习得情况讨论36 | 第45-48页 |
一、两个年级的中学生和三种不同的样例学习对英语被动语态中的题元角色的习得之间的交互作用 | 第45-46页 |
二、两个年级的中学生在习得有题元角色的样例学习中的差异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48-52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第二节 教学启示 | 第48-51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51-52页 |
一、研究的局限性 | 第51页 |
二、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基于题元理论的被动语态测试卷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