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分析--以东北特钢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9-10页
        1.1.1 我国银行间短期融资券发行的背景介绍第9-10页
        1.1.2 短期融资券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4-16页
        1.4.1 本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1.4.2 本文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现状及信用风险第16-23页
    2.1 短期融资券的特征第16-17页
    2.2 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展现状第17-19页
        2.2.1 市场规模第17-18页
        2.2.2 期限结构第18页
        2.2.3 主体性质第18-19页
        2.2.4 单笔发行规模第19页
    2.3 我国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第19-23页
        2.3.1 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管理定义第19-20页
        2.3.2 触发短融信用风险的原因第20-23页
第3章 美国商业票据的国际经验借鉴第23-26页
    3.1 美国商业票据与我国短期融资券的对比第23-24页
    3.2 美国商业票据的信用风险管理第24-26页
第4章“东北特钢”短期融资券案例研究第26-34页
    4.1 企业概况第26-27页
        4.1.1 企业的优势第26页
        4.1.2 企业的劣势第26-27页
    4.2“东北特钢”兑付危机事件介绍第27-28页
    4.3“东北特钢”事件违约原因分析第28页
        4.3.1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经营压力较大第28页
        4.3.2 董事长意外自杀第28页
        4.3.3 周转不灵导致流动性压力过大第28页
    4.4“东北特钢”信用风险管理缺陷分析第28-32页
        4.4.1 发行前风险审查力度不足第28-31页
        4.4.2 存续期风险控制不足第31页
        4.4.3 违约事后保障体系不成熟第31-32页
    4.5 Z-Score模型对东北特钢集团的信用风险评估第32-34页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34-38页
    5.1 结论第34页
    5.2 政策建议第34-38页
        5.2.1 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第34-35页
        5.2.2 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环境建设第35-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致谢第40-41页
附录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FOF基于风险平价理论的资产组合研究